国民素质要进一步的提高 从惩罚“霸座”开始
公共地区的资源,总是有人不是自己家的,机会肆意的破坏,或者是无视。这段时间,铁路 " 霸座 " 事件频出。一个月前,孙博士因高铁霸座事件引发了大众的舆论谴责,他也受到了治安罚款 200 元和一定期限内限乘火车的处罚,还被网友 " 人肉 " 挖出了之前的很多黑料。
就在这件事的热度逐渐降温时,近期接二连三地又出现了多起 " 霸座 " 事件," 霸座女 "、" 霸座大妈 "、" 霸座大爷 "、" 霸座外籍女 " 各领热搜好几天,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 霸座女 " 周某某目前也被处以了罚款 200 元和 180 天限乘火车的处罚。
铁路 " 霸座 " 行为是最近才有的吗?显然不是,这种行为其实一直都存在,大多数人碰到了这种事情也就骂两声然后自认倒霉,哪怕事情被媒体曝光,也很难得到大众关注。
这次多亏孙博士演技在线,加上博士身份加持,才带火了这个话题,也使得后续的类似事件有了持续的关注度。
除了 " 霸座 ",列车上其他不文明行为也屡有发生,比如之前被媒体报道过的将瓜子壳扔向整座车厢、为等丈夫上车阻止高铁关门、因别人吃泡面骂人等,其他像在高铁上脱鞋、在列车上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就更常见了,常坐火车的人应该多少都碰到过。
列车上不文明行为频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很多不文明的现象,确实从某个程度上反应出了国民素质的缺乏。
国民素质日本第一中国倒数?
说到国民素质,这几天有一条陈旧的老谣言又被挖出来然后迅速被打脸。9 月 21 日,某位认证为 " 北大房地产发展研究基金中心副主任博士 " 的微博大 V 发微博称:" 最新联合国公布全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排名,中国连续几十年倒数,日本连续 30 多年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他在微博中又表现出质疑这一排名,说 " 可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造假?" 当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微就回应称没有做过也不会做此类排名。
事实上,关于 " 全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排名 " 这类谣言自 2006 年起就在网上流传,已经被媒体多次辟谣,但过段时间又总是能卷土重来,还总是能糊弄住一大批网民,说明这类谣言确实有一定群众基础。
谣言呢,不能太假,太假的谣言不会有人相信,比如如果这个排名结果写的是印度第一,日本倒数,肯定不会有人相信。
一方面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在很多方面是公认的素质很高,所以写日本第一不容易被怀疑,另一方面大家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素质不高的人,也经常能听到媒体报道国人的不文明行为,所以很容易对国人整体素质有更负面的评价,再加上很多人对国外的真实情况了解不多,因此很容易相信这种貌似有一点可信实则非常夸张失实的谣言。
前些年,国内媒体和大 V 们总喜欢批评国人素质差,一碰到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就大肆报道,而对外国人素质却无脑吹捧,国外游客有不文明行为也视若罔闻,营造出一种外国月亮比较圆的假象,比如 " 卢浮宫泡脚 "、" 老人日本碰瓷 "、" 泰国餐厅抢虾 " 等新闻,后都因与事实不符被反转。
这几年,随着出国人群的增多和信息流通的顺畅,使得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外面的世界的真实模样,再加上国家对虚假新闻的打击和追责,这类新闻也就慢慢变少了。
素质是什么?
要说国人素质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一下什么是素质。关于素质的定义有很多,每种定义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国民素质 " 中的 " 素质 " 着重关注人的公共道德与修养,与 " 素养 " 的含义近似。
百度百科中关于素质的描述有:" 素质,是后天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素质的高低不以人种而划分,任何地方都有素质高的人和素质低的人。"
有文章介绍维基百科中关于素养的定义是:" 素养是一种习惯、准备,一种准备就绪的状态,或一个特定行为方式的倾向。当我们提及‘素养’,我们指的是思维素养——特定智力行为模式的倾向。"
可以看出," 素质 " 强调的是后天的习惯和行为倾向,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
个人认为,我们日常说到的 " 素质 " 指的是" 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人们面对某事物做出的符合当时情境的恰当行为和表现 "。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是必要的前提条件,不能省略。
而人们的行为和表现是否恰当,则要根据当时情境的文化习惯、社会道德水平和法律规则来综合判断。
以 " 随地吐痰 " 为例来理解 " 素质 "
" 素质 " 是个比较 " 虚 " 的概念,每个人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因此我想用随地吐痰作为例子来解释一下我上面的定义。
吐痰和咳嗽一样,本来都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的反射动作,是一种生理行为,吐痰本是天赋人权。因此在以前,随地吐痰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连大小便都是随地解决的,随地吐痰就更不是事了,但那时的贵族们出于区分阶层的需求,开始将随地吐痰归为不得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将痰吐到桌子底下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接受将痰吐到桌子的旁边。
1882 年,德国生物学家罗伯特 · 科赫发现了肺结核杆菌,并指出痰是传染肺结核的重要媒介。人们意识到痰是传播疾病的元凶之一,很多国家开始颁布法律禁止随地吐痰,此后,随地吐痰才成为各地公共卫生机构的根除目标。
吐痰行为还与文化以及人们生活的环境有关。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杰克教罗丝 " 像个男人般吐痰 ",当时的年轻男孩子们常凑在一起吐痰,以表示自己长大了,就像现在的中学生觉得学吸烟很酷一样。
19 世纪的美国男孩子喜欢嚼烟叶子,烟叶里的刺激成分使得他们痰液和唾液增多,他们喜欢随地吐痰,因此美国公共场合到处都摆放着各种痰盂,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左右才有所好转。
现在在印度、东南亚等很多地方,人们爱嚼槟榔,嚼槟榔要吐汁,刺激性也大,使得这些地方随地吐痰行为非常普遍。
另外,如果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本身灰尘很大,吸入的微粒很多使得生理上痰就会变多,因此在脏乱差的环境,人们更容易随地吐痰。
人们吐痰行为的改善离不开法律与规章制度的约束,越是法规严格且执行到位的地方,随地吐痰的现象就会越少见。1886 年,法国卫生部颁布了全世界第一个禁止随地吐痰的法令。
截至 1916 年,美国 213 个城市中有 195 个制定了禁止随地吐痰的法令。1984 年,上海在全国率先禁止随地吐痰,违者罚款两角。
今天,很多公民素质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对吐痰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如新加坡法律规定,在公共场所吐口水或吐痰的人,第一次被抓到会面临最高 1000 新币的罚款,第二次最高 2000 新币,三次或三次以上则是 5000 新币;在香港,吐痰在路边渠口或者直接吐痰于垃圾桶内,都可能面临最高 1500 元港币的罚款;日本法律规定,在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吐痰将被处以 1000 日元以上,10000 日元以下的罚款,并且会记录在个人的犯罪前科上。
到了今天,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公认随地吐痰是一种很不卫生也不文明的行为,但这种行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个人的素质,还是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有一个人生活在脏乱差的偏远农村,在那里大家从不认为随地吐痰是一件不文明的事情,那他在当地的吐痰行为是不是能说明他素质低?我认为不是,他在当地吐痰,是符合当地的恰当行为标准的(不能用另一环境的行为标准去要求该环境中的人),因此该行为与素质无关。
如果这个人第一次来到文明程度高的大城市,在吸多了汽车尾气后觉得喉咙不舒服然后随地吐了一口痰,是不是就是素质低呢?我认为是的,该行为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素质低,但这种素质低更多是因为无知不是道德,因此是可以理解的,应该给予他更多的教育而不是批判。
那如果是从小生活在大城市或明明知道社会规则的人随地吐痰呢?那就得看城市对随地吐痰的容忍度了,像在香港、新加坡等对该行为有严格法规约束且严格执行的地方,有该行为必然从一个方面说明该人素质低;但在国内大部分地方,即使有相关法规也形同虚设,那么该行为对人们素质的反应就要大打折扣了。
哪里都有不文明现象
说回国民素质的问题,自然是哪里都有素质高的也有素质低的,不能以偏概全。国内有文明现象,国外一样有。
2015 年 3 月,日本北海道函馆市在新干线站口等地推出免费雨伞租借服务,然而一年不到,提供的 2300 把雨伞仅剩 200 把,部分 " 日本网友 " 不愿承认是有些国民素质低,反而表示这些雨伞很可能是被中国游客拿走的。
2007 年,现代共享单车行业的鼻祖 velib(法语 " 自由自行车 " 的简称)投放在巴黎的 1 万辆公共自行车中,曾被报道 80%被毁坏或偷窃;2018 年 3 月,香港共享单车 Gobee 在进军法国市场的几个月后宣布退出,其退出的原因为 "4 个月内,我们的自行车有 60%遭到毁坏、盗窃或被据为己有,这让整个欧洲项目无法维系下去。" 因此很多人都说共享单车是素质的照妖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