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回归田园投1亿元种水稻 让荒地换新颜
用自己毕生的所得,去给荒地换新颜。9月21日,长寿区云台镇八字村,早上7点的空气有点冷。村后是明月山,山腰以上的雾气时有时无,当山顶那块相对平坦的地方露出,李则民的眼里迸出光芒。
李则民今年75岁,是个亿万富豪。他要把水稻种到山顶那块平地去,让人吃到更绿色、米香味更浓的米饭。
5年前,他退出给他带来滚滚财富的建筑行业,回到生养他的八字村。迄今,他已投了1个多亿让荒地换新颜。
老李回归当农民第一步,是给种水稻的地方取名,它要有诗意,还要符合大米是有口碑的绿色食品的特质。最终,从未去过泰国清迈的他,给种水稻之地取名“清迈良园”,寓意他干传统农业与旅游融合的,事要如清迈的农旅融合一样全球有名。
上月中旬,稻谷收割。目前,300多吨大米归仓。收割前,“2018年重庆市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交流会”专家组成员来现场,评价老李探索出的绿色生产模式较传统模式增产,收益也更高。
“我是农民,在这里出生。现在,我老了回家乡愿意继续当农民,这个农民要当得跟传统农民不一样。”站在田埂,老李自述他当农民前的人生及打定主意当农民的初衷。
改革开放后,他经历了离家学建筑手艺、组建劳务施工队,最后形成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随时间推移,公司在重庆内外的同行中实力强且名气不小。
“在建筑行业打拼40多年,成就我迈入亿万富豪行列。5年前,我决定当个跟其他农民不一样的农民,选择种大米跟年幼时挨饿差点丢命有关……这5年种大米,我觉得是我70多年最放松的阶段。当然,这个过程也有困难,正是解决这些困难的过程,让我觉得在新时代当个不一样的农民是件有挑战也幸福的事。”
种好粮先得种好一种草
老李当农民第1年,撂荒土地上的杂草高得跟成年人差不多。
撂荒多年的地,土壤板结严重,受雇农民说了个快速办法,打除草剂,等草都死了就翻土放水淹。顶多比别人的稻田多泡半月,再放一次水就可插秧了。
“我不干,硬是多雇人去拔草,难拔的用割草机解决,再用锄头翻地。别看拔草效率低,却能让土壤有不错的松动。”
荒草没了,拔草发现一个棘手问题。这些地长年使用化肥,不适合种绿色稻谷。怎么办?古稀之年的他庆幸自己这辈子有好问的习惯。他向农民讨教农事,不久,一种当地消失近40年、适宜改良土壤的草被他盯上。
草叫紫云英。从第二年起到今年,他尝到了紫云英和水稻轮作甜头,收获绿色大米也收获不同心得。
“我是脑袋里种草”
“粮草粮草,想种好粮必须得先种好一种草。紫云英就是这种草。我跟朋友摆龙门阵提到它,会不自觉说出什么氮、碳之类跟以前做建筑不搭界的词,朋友就很惊奇地看我。”
老李讲的紫云英跟种粮是这种关系,它的根上有一个一个的小颗粒,这种颗料叫根瘤菌,它们像一个个小化肥厂,吸收空气中的氮和二氧化碳,把氮素和有效碳固定在土壤里。它当绿肥能促进稻米增产、品质提高,让稻田产出的大米好看也好吃。
“我比农民还懂紫云英在种大米中的神奇,”他自豪地说,“适宜紫云英生长的土壤PH值是5.5—7.5;适应水稻生长的土壤PH值在5—6。这意味着适宜它们生长的PH值有交叉,这块交叉值调控好水稻就长得茁壮。网上有句话说,年轻人看到喜欢的东西,心里就像种了草。我呢,看到水稻就在脑袋里种草。”
现在,老李借助曾经的人脉,请高校来设立试验基地,还跟市农委相关专家长效联系,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其中含他说的土壤PH值调控办法。
今春,老李的1000亩稻田中,有300亩成农业主管部门确定的部级试验田。上月中旬,“2018年重庆市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交流会”的专家组成员来验收,评价老李探索出的“水稻与紫云英轮作+绿色还田”的创新生产模式使平均亩产提高到了5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