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疾控中心:肠道传染病处于高发期
北京市上半年共报告输入性黄热病病例5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2例。我们及时采取病例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等有效的防控措施,成功遏制了输入性黄热病、寨卡病毒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本市的传播。
2016年1-6月,北京市共报告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23295例,较去年同期水平(22423例)上升3.89%;共报告手足口病10563例,较去年同期水平(13254例)下降20.30%。
截至2016年6月30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接到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56起,涉及722人。其中诺如病毒感染48起,轮状病毒感染1起,其他病原体7起。主要发生在小学、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疫情与2015年同期增加了33.3%。通过我市病毒性腹泻监测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便标本,发现检出病原种类主要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性腹泻病原监测中发现病原种类主要为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
截至2016年6月30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接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351起,其中托幼机构占79.49%。疫情数较2015年同期增加9.42%。手足口病病原学哨点医院监测中检出主要病原体为EV71、CA16、CA6。
目前北京市正值夏季,是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和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这些疾病正处于上升期,未来一段时间病例数还将有所增加。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注意食品安全尤其是集体单位、食品制作场所的卫生要严格生熟分开;剩菜剩饭要低温冷藏,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外出就餐到有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用餐,饭前便后要洗手。针对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高发的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制度的执行,做好缺勤登记等工作,加强玩具、卫生用品、餐具等物品的消毒,以及活动场所物体表面的消毒工作。儿童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及手卫生,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发现有类似症状后,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6月下旬北京市73个监测点进行了成蚊密度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全市成蚊平均密度(2.08只/灯?小时)比上一旬升高了32.50%,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0.64%。白纹伊蚊占捕获蚊虫总数的3.1%,与往年相比,白纹伊蚊占比未见明显升高。全市不同环境和行业中,公园绿地成蚊密度较高(2.42只/灯?小时),比上一旬升高了71.15%,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3.51%。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蚊虫密度将不断上升。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往年监测结果,7月下旬至8月上旬北京市蚊虫密度将达到高峰。为此,提示市民及时清理家中及房前屋后、社区、街道的各类杂物,清除积水,特别注意清理花盆积水,减少蚊虫孳生。
北京市疾控中心暑期健康提示
(一)暑期天气炎热,胃肠功能减弱,生活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吃零食有节制,少吃油腻的食物,少喝冷饮。
(二)暑期是蚊蝇密度高峰期,注意常洗澡,及时擦去汗液,减少汗液气味对蚊虫的吸引。伊蚊喜欢深色,要尽量穿浅色的长袖衣裤,减少叮咬。必要时可以适量使用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涂抹于手臂、脸颈、小腿等皮肤裸露处,以降低蚊虫叮咬机率。
(三)暑期是旅行的高峰期,外出时要注意个人旅行安全。关注目的地疾病流行近况,尽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地区,并根据疫情状况做好相应疾病的个人防护。如必须前往黄热病疫区的人员要及时接种黄热病疫苗,并要采取防蚊措施,并使用适当的防蚊用品。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应尽量不要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
(四)外出旅游务工期间应不要太多地改变自身饮食习惯,不要因为赶时间而空腹;注意多饮水,最好喝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或新鲜果汁,可少量多次饮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另外最好随身携带小药袋,装上肠道疾病必备药、外伤用药、防蚊虫叮咬药品、防暑药品等。旅途中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五)如在旅途中或归来后,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入境时应当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