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如何避免“紧张性腹泻”?
高考即将到来,莘莘学子即将进入“战场”。在夏日炎炎的时节里,这场战斗不仅是多年努力的比拼,还需要体力和抗压力的较量。但是每逢大考,一些学生就会出现腹泻,是心理原因还是饮食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许多人认为腹泻仅与食物卫生有关,但实际上引发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常见的却又极易被忽略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肠道是人类的“第二大脑”,受情绪和压力影响很大。当人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状态下时,内脏感觉神经可能会出现失常,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而“紧张型腹泻”则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形式。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感,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属于躯体化障碍的范畴。根据Meta分析显示,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总体患病率为6.5%,女性高于男性,30~59岁之间的人群患病率较高。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及分类
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
1.腹部疼痛或不适感
表现为腹部疼痛、胀气感、隐痛和刺痛等不同程度的不适。
2.大便次数的变化
可能是腹泻或便秘,甚至两者交替出现。
3.大便排泄形态的变化
过硬或太软,并且可能带有黏液。
4.肠胀气或不适感觉
表现为肠鸣音增强、肠道胀气、肠胀痛和肠胀滞等。
这些症状常伴随着心理压力、焦虑和情绪波动等持续数周或数月。
目前根据国际上公认的罗马IV标准,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腹泻型(IBS-D)
指的是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呈水样或泥样。临床上常用的定义是每周至少三次腹泻,并且占所有排便的25%以上。
2.便秘型(IBS-C)
指的是排便频率减少,排便困难,大便硬干,甚至有时会出现排便完全不畅通的情况。临床上常用的定义是每周排便少于三次,并且占所有排便的25%以下。
3.混合型(IBS-M)
指的是同时具备腹泻型和便秘型的特点。这意味着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经历排便次数增多和减少的情况。
4.未分类型(IBS-U)
指的是无法被归类为腹泻型、便秘型或混合型的一类,患者可能表现出一些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但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种类型。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肠道疾病(例如肠胃道感染或结肠癌等),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主诉、体格检查和一些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否属于肠易激综合征。通常如果患者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则可以考虑为肠易激综合征:
1.患者有反复出现的腹痛或不适感,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交替出现)。
2.腹痛或不适感的发作与粪便的形态或频率有关系,即腹痛或不适感缓解后,粪便的形态或频率也会改变。
一般针对不同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当进行差异化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后续的诊疗方案。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轻泻剂、止泻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心理治疗
对于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影响的患者,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应对能力。
3.生活方式调整
遵循规律的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运动、减少压力等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此外,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来说,还可以考虑一些其他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例如针灸、按摩、瑜伽等能够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缓解症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应遵循医嘱。
肠易激综合征的预防
参加考试的学生往往会出现精神紧张、压力大等情况,这可能会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供学生们参考:
1.合理饮食
在备考期间,应尽量控制饮食中的油腻食品和咖啡因等物质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食,以及吃过多辛辣食品等,有助于预防肠道运动异常和相关症状。
2.规律作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睡眠习惯,适当锻炼身体,避免长时间坐着不动或疲劳过度等情况。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减轻精神疲劳,预防肠道运动异常和相关症状。
3.调节情绪
认真对待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如放松训练、冥想和瑜伽等,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预防肠道运动异常和相关症状。
4.健康管理
学生们可以适度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如慢跑、篮球、游泳等,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紧张、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使用电脑等。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方法并不能完全预防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以采取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辅助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