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颁布实施的这部法律,对保护传承非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干细胞对面部的重要作用)
十年前颁布实施的这部法律,对保护传承非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00:0004:53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历史的光芒,照耀着今天的非遗;当代的创新,孕育着非遗的未来。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实施。10年间,各地不断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推动非遗融合性发展,促进非遗社会化参与,不断催生新创意、迸发新活力,让“非遗之花”在全国绽放。
提供坚实保障
非遗法对非遗调查、建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传承与传播、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法律责任等提出明确要求,为非遗保护政策的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自非遗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诸多成就,如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命名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文化和旅游部先后确立了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29个省(区、市)相继出台非遗保护条例等。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大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法的出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促进了区域性整体保护。”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徐红介绍,依据非遗法,四川先后出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四川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下一步,四川将坚持创新发展,赋能非遗活态传承;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非遗融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把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现代服务业、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非遗与旅游、文创等产业相互衔接;进一步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和影响力,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时代文化。
“非遗法将非遗保护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对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非遗保护体系具有积极作用,为我们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古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元德介绍,青州古城充分利用古城街巷、展馆等区域,搭建非遗展示平台,让更多游客近距离了解非遗。“我们将丰富‘非遗+旅游’体验项目,打造文旅融合典范;促进‘非遗+数字产业’融合发展,拓展非遗传播途径;鼓励‘非遗+现代教育’,开展非遗职业教育,推动非遗传承。”
陕西省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认为,非遗法填补了我国非遗保护立法的空白。非遗法将党中央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将各级政府保护非遗的职责上升为法律责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建议,非遗保护还应注重宣传推广、传承培养、数字转化,让人民共享非遗。
促进活态传承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统筹非遗保护传承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关系,协调非遗单体保护与整体环境的关系,推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了一批高品质的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度假区等,设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促进百姓就业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近年来,该保护区积极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整体性保护,构建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先后建成55个州级非遗传习中心。同时,以非遗保护为核心,将丰富的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将蜡染、苗绣、土家织锦、银饰等非遗开发成文创产品,以旅游为载体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陆居超介绍,该州先后指导丹寨、从江、榕江等县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20年,83家非遗企业入选贵州第一批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名单。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该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获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33万元,覆盖贫困户5620户、1.23万余人。
生产性保护是我国非遗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原文化部于2011年、2014年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其中,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通过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对员工以及周边从事相关产业的村民进行培训。“我们还与中央美术学院、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不断革新紫砂壶制作工艺。同时,积极参与展览活动,扩大紫砂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帮助非遗传承人获得更大收益。”该厂厂长徐建荣说。
非遗传承离不开非遗传承人的努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剪纸(包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刘静兰2004年成立了工作室,教孩子们剪纸。“目前工作室有14名学生,其中12个年纪还很小。非遗技艺应该从娃娃抓起,小朋友从小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非遗技艺,创作能力也更强。”刘静兰说。
非遗赋能旅游
在广西融水梦呜苗寨民俗风情体验园欣赏苗族芦笙舞表演,在山东济南百花洲景区看一场精彩的皮影戏,在广东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区的非遗大师工作室购买非遗产品……在文旅融合趋势下,非遗逐渐融入旅游业发展,与演艺、研学、文创等结合,使业态更丰富、游客体验更有趣。
走进山西省清徐县宝源老醋坊,传统制醋器具、酿制原料、农耕农具等呈现在游客眼前。这座集科教、醋文化展示、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景区,既是一座手工酿造老陈醋的古作坊,又是一座以醋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展示馆,年均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宝源老醋坊晋源号在太原古县城对外开放,成为传承弘扬非遗技艺的新阵地,让游客和研学青少年,充分领略老陈醋酿制技艺,感悟不息的晋商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振宇说。
走进广西融水梦呜苗寨民俗风情体验园,游客可以观看极具苗族特色的表演《苗謌》和《苗魅》,了解苗族芦笙舞、蜡染技艺、银饰锻制技艺等非遗项目。民族风情浓郁的非遗演艺成为吸引游客法宝的同时,也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潘杰辉曾是村里的贫困户,“搬进景区后,我和妻子成为景区的田园管理员,白天向游客讲述农耕知识,晚上参加《苗魅》实景演出。如今,我们家月收入有6000多元,日子越来越好了。”
走进山东济南百花洲景区,光与影的画面交织、精雕细琢的皮影人物、令人惊艳的戏曲唱功,引来游客阵阵掌声。为进一步宣传非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皮影戏(济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李娟经常在济南百花洲国家传统工艺工作站表演皮影戏。李娟从小跟随爷爷学习皮影戏,作为家族第五代传承人,80后的她致力于将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今年,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1917年高祖父将皮影戏带到济南的家族历史,创作了《假戏真唱》皮影戏,用济南皮影的百年变化,以小见大,反映党的百年光辉。同时,促进‘皮影+文创’融合,创作了遥望百年、动感亲子皮影套盒等静态皮影展品,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爱上非遗。”李娟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认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要正确把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文旅融合必须以维护文化多样性为前提,文化旅游的意义在于欣赏文化差异性,非遗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同时,振兴手工和激活民俗是保护非遗、促进文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依靠群众力量开展乡土艺术活动,既能实现非遗保护,又能为文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黄高原 白骅 崔哲 任丽 邰子君 边锋 王文华 孟萍
编辑:徐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