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原标题: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密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促进共性科学技术破解,深化重点科学项目协作,共同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更好造福人类。
——12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
12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广州各界反响热烈,习近平主席对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让他们深受鼓舞。
据了解,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昨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主题为“探索未来,共享科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
把“中国纳米谷”打造成世界纳米产业聚集地
通过在大湾区建设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把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纳米科学基础研究成果从“纸上”写在祖国大地上。
习近平主席给大湾区科学论坛发来贺信,这是我们大家都翘首以盼的一件好事情。在本次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在我看来,这不仅给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进行了一次准确定位,同时也为大湾区科技创新道路指明了一个前进方向,鼓舞人心,令人振奋。
来广州两年之后,我发现广州对于科学和技术一直处于一种“渴求”的状态,在这里做科研所产生的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地方,这也是国家纳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纳米科技产业落地选择落户大湾区、落户广州的一个重要理由。我们将在“中国纳米谷”重点发展和布局智能技术、纳米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等三大产业,把这里打造成世界纳米产业聚集地。
在纳米科技领域,我们处于世界最前列。无论是从研究队伍质量,还有世界上国际影响力,包括基础研究的一些指标和参数等,中国在全球都处于第一梯队。通过在大湾区建设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把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纳米科学基础研究成果从“纸上”写在祖国大地上。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陈海佳:
推动干细胞科技创新 造福人类生命健康
我将勇担责任,全力以赴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造福人民生命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主席对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殷切之情让我深受鼓舞。干细胞作为当前最前沿的生命科学之一,为解决人类重大难治性疾病、罕见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对造福人类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干细胞生命科学领军人才,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干细胞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今年9月,我带领干细胞科研团队提交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新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临床试验许可,成为大湾区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干细胞国家1类新药。
我一直致力于促进干细胞科技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产学研医融合发展。推动连续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广州)干细胞与精准医疗产业化大会。今年又带领科研团队进一步开启了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项目及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转化研究项目合作。
习近平主席对科学研究造福人类的殷切期望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干细胞科技创新事业的决心。我将勇担责任,全力以赴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造福人民生命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尹芝南教授:
搭建基础研究和临床之间沟通的桥梁
接下来,我们将在转化医学道路上勇攀高峰,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更好造福人类贡献力量!
在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开幕之际,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作为一名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备受鼓舞。
如今,转化医学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将基础研究的丰硕成果及时推进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物医学转化研究任重道远。2013年,暨南大学率先在广东成立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目的正是为了搭建基础研究和临床之间沟通的桥梁。成立八年以来,研究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我一直围绕gamma deltaT细胞作为免疫治疗新赛道的临床应用研究,在国际上创新性地将健康个体的gamma deltaT细胞经体外扩增应用于恶性肿瘤及重大传染病治疗,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团队还发现IL27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并对改善肥胖和胰岛素耐受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也非常期待尽快将这一治疗靶点产业化,惠及广大肥胖人群。
接下来,团队一定不负重托,砥砺前行,在转化医学道路上勇攀高峰,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更好造福人类贡献力量!
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科学教师梁建强:
让学校形成浓厚的“有为科技”校园文化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的愿望是“用科技教育引燃未来”,做到“想为——激发孩子兴趣,能为——给与孩子展示的机会,真为——让孩子与科技共同成长”。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让我深感振奋,祖国振兴,责任有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为国家、为大湾区培养未来的有为之材,是我一直实践的目标。
从2003年开始,康有为纪念小学开展智能科技方面的教育教学探究,经过十多年的沉淀,已形成特色,被评为广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智能机器人项目是广州市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坚持让学生多接触、多体验、多实践,学生也从一开始的眼看、耳听为主,到自己动手体验。除了科学课,我们还将人工智能课程引进课堂,在三、四、五年级开设课程,每周1节,让学生们了解人工智能在生活、工作、军事等方方面面的运用,学习的主题更加多样化,包括语音识别、读懂情绪、无人驾驶、智慧家居等。院士专家进校园、校园科技节、社团活动……让学校形成浓厚的“有为科技”校园文化,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竞赛,学校曾经代表中国参加了三次国际机器人竞赛活动。但对孩子而言,成绩不是目标,跟世界各地的孩子进行交流、接受历练才是更重要的,这提升了他们的能力,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我也需要不断刷新知识储备,不断开展科技项目的研究,了解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动态。我的愿望是“用科技教育引燃未来”,做到“想为——激发孩子兴趣,能为——给与孩子展示的机会,真为——让孩子与科技共同成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
在国际科技交流中加强自主创新
今天中国科技事业在很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有些领域甚至已领跑世界。这些都与国际科技合作密切相关。
习近平主席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时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密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促进共性科学技术破解,深化重点科学项目协作,共同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更好造福人类。
大湾区科学论坛是全球科技工作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家在这里分享各自的智慧,能够共同推动全球科学的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的实践已经表明,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是一些国家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的重要原因。
今天中国科技事业在很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有些领域甚至已经领跑世界。这些成就的取得同样与国际科技合作密切相关。我们需要通过交流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吸收别人的新思路、新想法来推动自己的科技工作。关起门来搞创新很难做出大成果。在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我们更需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我们在坚持开放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既要在开放创新中提升自己,也要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最终一定能克服各种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捷凯:
以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造福人类为目标
解码细胞,将解决一系列基础科学的瓶颈问题,释放出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强大创造力。
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的开幕,为南方冬日带来了一场科学盛宴。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作为一名在大湾区学习工作十余年的科技工作者,我读到贺信倍感振奋,更感到使命在身、重任在肩!
在国际水准上建设创新中心和高地,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目标,而是需要不停突破已有水平、久久为功的漫长征途,是需要坚强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完成的光荣任务,是需要虚怀若谷、广纳英才的博大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是生物医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链条式创新能力极强的区域,这对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是非常好的创新环境。我主要从事细胞的基础研究。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过去几十年的生物科技发展,源泉是人类解码了基因。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并没有和理解基因一样理解细胞。解码细胞,将解决一系列基础科学的瓶颈问题,释放出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强大创造力。
我一定以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造福人类为目标,以自信、团结、谦虚的态度,和世界各国科学家等一道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努力解码细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韩冬雪:
做“黄大年”式的科研团队带头人
勇攀科学高峰和为国培养英才一直是高校科研工作者的追求,我将一如既往努力带好队伍,立德树人。
我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科技创新事关国家未来发展,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力量,必须要努力带好科技创新队伍,打造一批高素质、能力强、有远见的创新主体,参与到兴国强邦的创新大计中。
作为高校科研、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做好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要时刻以立德树人,科学兴国和技术强国为己任,努力为原始创新和应用发展贡献力量,做“黄大年”式的科研团队带头人,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坚克难,脚踏实地将科技创新和教书育人融合在一起。
作为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一直从事光电化学传感及分析仪器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力求在基础创新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做出贡献,并在相关研究领域为祖国培养有为青年人才。经过不懈努力和团结协作,我们的科研团队被评为广州大学四星级“黄大年”式教师科研团队,所在党支部获评广州大学首个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勇攀科学高峰和为国培养英才一直是高校科研工作者的追求,我将一如既往努力带好队伍,立德树人,力求实现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广东博纬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壁群:
扎根大湾区 推动移动通信发展
企业要及时抓住时代机遇,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为国家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研发能力。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企业要及时抓住时代机遇,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为国家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研发能力,首创独门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一直是学别人的,就永远不可能有超越。
自创立以来,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产业报国”,凭借产品自身的价值和技术含量参与竞争,这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此外,也要做好知识产权的布局,尤其是在企业所处的行业细分领域。无论是扩大产品市场,还是保护原始创新成果,在越来越强调知识产权的时代都具有非常的意义。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各地争相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如火如荼,是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也在相关领域有重大布局。我们致力于4G&5G融合移动通信天线研发,是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希望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做好移动通信天线研发。
大湾区高校资源丰富,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当前,我们也和大湾区内的高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包括香港城市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等,未来将继续扎根于大湾区,推动移动通信发展。
扫一扫,到新花城获取更多相关报道。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 董业衡 廖靖文 王婧 吴多 龙锟 方晴 林霞虹 何瑞琪 通讯员:李伟苗、广大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李波(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