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诊疗提高肺癌整体治愈率,助力肺癌患者“长生存”
统计显示,在过去 20 多年间,我国肺癌的患病率增加了近 4 倍,死亡率增加近 2 倍,这一趋势还在持续上升中,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由于肺癌早期症状隐匿,多数人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后,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已经得到显著延长。
12 月 9 日,在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阿斯利康中国支持,觅健患者平台协办的重庆场“长存希望”肺癌患者支持关爱项目线上会议中,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崔晓英表示:“让肺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是医学界一直以来的目标,但不规范的治疗却使得这一目标难以达成。‘长存希望’项目旨在将肺癌相关知识传达给每一位肺癌患者,通过科普教育、创新成果、心理健康、患友故事等多维度,为肺癌患者提供支持,树立规范治疗的科学认知。”
应将基因检测应贯穿肺癌治疗的全程
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肺癌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为无数肺癌患者带来了长生存的可能。陆军军医大学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权兴表示,想要实现精准治疗,离不开基因检测。刘权兴副主任医师说:“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阻断能让肺癌发生的关键驱动基因突变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能够导致肺癌的驱动基因有很多种,包括EGFR、ALK、ROS1等常见突变,以及MET等罕见突变。患者需要在治疗之前就进行基因检测,通过发现驱动基因,完成靶向药物个体化选择。”
不过,在临床治疗中,有些患者存在多次进行基因检测的情况。对此,刘权兴副主任医师解释,靶向治疗药物存在耐药的情况,这时需要再次进行基因检测找到是否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罕见突变位点,然后再匹配新的靶向药进行治疗。
另外,基因检测还能够起到病情监测的作用,刘权兴副主任医师说:“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对晚期患者进行血液ctDNA检测,能够在早期就获得血液中肿瘤的相关踪迹信息,不仅能够判断患者是否有微小的残留病灶,还能判断治疗是否起效。可以说,从诊断到早期治疗,再到晚期的病情监测,基因检测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我建议肺癌患者应将基因检测贯穿肺癌的治疗全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真正实现肺癌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
靶向治疗助力肺癌患者无病生存
术后复发是让很多早期肺癌患者担忧的问题,在过去,常常在术后通过化疗来进行辅助治疗,但临床实践证实,术后辅助化疗的5年生存获益仅提高5%,未能帮助实现患者的远期生存获益。对此,刘权兴副主任医师表示,随着靶向治疗获批术后辅助治疗,这一问题已经有了显著改善。
刘权兴副主任医师说:“靶向药的主要优势在于作用精准、副作用小,因此疗效显著。但目前我国仅获批了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进行术后的辅助治疗,对于有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应优先选取三代EGFR靶向药治疗,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但对于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选择辅助化疗或其它辅助方式。”
针对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也应优先使用三代靶向药物。刘权兴副主任医师说:“在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的治疗中,大量的临床结果表明三代靶向药克服了一代、二代靶向药耐药的情况,一线使用三代靶向药显示出了相较于一代靶向药更优的生存获益,已经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超过 3 年。”一线使用“好药”,也能使ALK阳性的患者同样从中受益。据了解,一线使用三代ALK靶向药能显著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疾病进展与死亡风险也大幅度降低,这对于帮助肺癌患者实现长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除恐惧心理,做到全病程管理
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分期治疗、规范治疗、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原则,以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很多肺癌患者却长期处于肺癌的“死亡恐惧”中,不仅不利于肺癌的康复,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肺癌的治疗。对此,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学心理科教授张庆玲表示:“癌症是否复发、是否有新进展,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肺癌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对肺癌的恐惧。”
在本次“长存希望”项目中,一位来自重庆的患者分享了在确诊肺癌后心态转变的心路历程,她说:“我是在手术中确诊的晚期肺癌,术后感觉天都要塌了,心里既痛苦又恐惧,每天以泪洗面。不过,在家人的鼓励下,我很快恢复了冷静,主动去了解肺癌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建议的三代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自己制定康复计划。现在我病情控制稳定,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乐观的心态。”
张庆玲教授建议,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写日记、做适度的运动、学习新技能或者与朋友、家人多聊天等方式,来纾解不良情绪。同时,还要加深对癌症的认识。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已经使得肺癌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通过高度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把肺癌逐渐变成慢性病,获得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