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给“熊孩子糊涂打赏”按下“拒绝键” 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人对于主播的打赏是很常见的。近日,江西一位成绩优异且乖巧的14岁男孩在一个月里,通过支付平台,把母亲为他存着读大学用的10万元及自己的3万元压岁钱,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主播。这13万元几乎是男孩全家一年的收入,谁又能想到,这些钱竟这样没了。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频频暴露出监管缺失的问题,由于对未成年人缺少设置防线,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直播平台不能自拔,类似未成年人“糊涂打赏”给女主播现象时有所闻。而“打赏”的背后,往往会导致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控能力,价值指引缺失,对网络消费概念模糊非理性消费已经成为游戏、直播等互联网行业的通病,这一现象在直播行业尤为突出。一直以来,在打赏过程中往往遇到许许多多的打赏尴尬,诸如“被骗打赏”“诱惑打赏”“冲动打赏”,“糊涂打赏”“激情打赏”等等“打赏无意”,甚至有人点错键无意打赏了,喝醉酒打赏了,不该打赏的乱打了,结果被被打赏人收到了却吃进了要不回来。肠子都悔青了也没有办法。尤其是“熊孩子”的糊涂打赏,引发的纠纷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
打赏是互联网新兴的一种非强制性的付费模式。目前主流的打赏渠道有两种:一种是用户在直播平台购买付费道具再向主播进行赠送;另一种是通过个人账户进行转账,包括但不限于支付宝、微信等。一些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在“女主播”们的各种“迷你”的“迷魂阵”下,被诱惑而稀里糊涂打赏,有的甚至是“倾家荡产”。虽然法律规定,家长对未成年人向主播的打赏可以请求返还,但实际上在追还过程中存在很多麻烦,并且要付出一定的维权成本。
因此,笔者以为,应该尽快依法给“未成年人打赏”按下“拒绝键”。其实,这不是什么高科技,网络平台都是实名制上网,打赏人是未成年人,平台一眼可以看到,应该拒绝打赏,并有平台的温馨提示:“拒绝未成年人打赏”,把熊孩子的稀里糊涂打赏挡在门外,网络平台有责任和义务为打赏把关,从源头上杜绝未成年人打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诚然,家长管好手机钱袋子也是关键,免得熊孩子糊涂打赏带来维权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