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给新生儿做精细手术 这是西南地区第一例
机器人给新生儿做精细手术,这手术的后期是大家很关注的。“军军成功度过术后危险期,恢复理想!”昨日,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江军教授和儿科主任胡章雪教授很欣慰——一周前,新生儿军军肾功能严重受损,经过泌尿外科、儿科、麻醉科等通力协作,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救了孩子生命。
据了解,用机器人为新生儿做精细手术国内罕见,全世界也少,在西南地区则是第一例。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文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供图
“医生,请救救我娃儿”
“医生,请救救我娃儿!”一周前,刚出生的军军因右肾重度积水被儿科收治住院,家人含泪请求医生救治的一幕让人动容。
记者了解到,当时军军病情危重,右肾盂和输尿管连接部先天性狭窄,排尿流速流量太小,无法及时将分泌尿液排走,导致尿液在肾盂存留扩张成气球状,压迫肾脏。如果不及时治疗,孩子右肾将逐渐失去功能,最终无法恢复,还存在因为感染危及生命的风险。
“宝宝来到世界不容易,不能眼睁睁看到他像花儿一样枯萎!”这是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儿科医护人员的心声。
儿科主任胡章雪等专家讨论认为,暂时解决方法是采用肾造瘘,在肾盂内放置一根管道,直接将尿液排出体外。这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孩子体型太小,造瘘难度很大,而且造瘘管需要每月更换,还要随时防止小孩活动脱出,护理难度很大。同时,孩子不能避免感染风险。
儿科邀请泌尿外科专家会诊,泌尿外科主任江军带领医护骨干仔细分析孩子病情,建议及时手术干预,以免孩子病情加重。
把操作精确到秒
为确保手术成功,医院组织泌尿外科、儿科、麻醉科等科室多次会诊。他们面临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关隘,低体重、低年龄新生儿发育不成熟,脏器、血管、神经等过于微小等问题。专家们压力很大,有人觉得这是一项很难完成的极限挑战。
手术难度可想而知,患儿可供操作的部位只有成人手掌一半大——手术活动空间有限,非常考验手术精度和熟练程度。患儿在手术时如何保温,也是一个烧脑的事——新生儿不像成人体温可控,手术部位暴露后极易导致体温迅速下降,持续低体温又会造成严重后果,必须想办法解决。麻醉实施和手术保障难度很大——患儿血管、腔道微小,麻醉插管、输液设施、手术器械等均需重新配置。手术中出血风险——任何手术都会有相应出血量,但新生儿出血必须得到控制,正常成人出血量400毫升左右不足为虑,但新生儿出血40毫升就有休克危险。
为了把预案做得更详细更细致,大家在术前准备、术中协作、术后治疗护理等每个步骤、环节都做足了功课,把所有过程都推演模拟了好几遍。
麻醉科专家为保证麻醉过程顺利,把操作精确到秒,密密麻麻写满几页纸,非常详细到位。但他们认为还不够,还要拿出更细致预案才能跑赢这场生命接力赛。
伤口缝了100多针
用哪种方式手术?开放式手术因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患儿恐不能承受。最后,争论焦点集中在是用腹腔镜手术还是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最终,大家支持用机器人手术,因为机器人拥有精度准度高、成像清晰,手术部位可放大10倍以上等优点,在狭小空间施展手术,无疑是最合适的。
不过,国内此类手术罕见,无太多病例借鉴,该院以前也未进行过此类手术,这是一个巨大挑战。为确保万无一失,该院邀请解放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经验丰富的周辉霞教授前来协作。
为保证患儿体温不下降,麻醉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将空调开到最高温度摄氏28度,准备了保温毯、电暖风、热水袋等。
麻醉成功,手术开始,在患儿腹部打了4个约5毫米大小的小孔后,手术机器人随即开启,在4个小孔伸入摄像系统、操作臂、助手器械,可供操作的空间直径只有约5厘米,哪怕是长着巧手的灵活机器人手臂,也要格外小心。主刀专家在操作台上精准控制着机械臂,如同绣花一样细致入微。
尽管准备充分,但手术中患儿体温还是出现下降,手术只好暂停。医护人员采取措施让军军体温恢复正常后,手术接着开始。
3个小时后,手术结束。江军估算,为让患儿肾盂输尿管吻合口严密牢固,在小小的重建范围内起码缝了100多针。
由于手术强度和精神压力大,持续时间长,有的医护人员累得话都不想说了,瘫坐在椅子上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感谢军医救命之恩”
手术后,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儿科成立了专门治疗护理组,泌尿外科、麻醉科也安排专人对军军给予精心治疗和护理。军军度过了一道道术后危险关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一周后,儿科传来消息,军军度过了术后危险阶段,恢复情况比预期还要好,各项指标正常。看着孩子活泼可爱的样子,大家很欣慰,觉得所有的付出都超值。
江军教授称,用机器人为新生儿做如此精细的手术,国内罕见,哪怕是全世界也很少,在重庆包括西南地区都是第一例。
军军家人激动地说:“以前看到孩子病情重,真的想过放弃,现在孩子竟然救回来了,我们太惊喜了!感谢军医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