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为何高危专家称慢病就医不宜拖延
新冠疫情给老百姓的就医带来不便,尤其是一些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而一旦并发症后再送去急救,成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疫情以来,上海已经对突发疾病的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各大医院急诊基本全部开放,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了黄金救治时间。
而对于一些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而言,由于症状长期持续,可能忽视症状的进展,而产生急症,往往是由于慢病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这时再就医治疗,就大大增加了救治难度。
一位上海三甲医院的急救科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期该院急诊接到了不少这样的并发症患者,一些患者来不及抢救。“急诊来的都是合并严重并发症,比如昏迷、酸中毒、尿毒症心衰等,这也是很多医院普遍的情况。”这位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还表示,让医院感到最棘手的是一些平时没有显著症状,突然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可能平时没有很好地监测血糖,也没有及时服药,等送到医院情况就已经很糟糕了。我们就接到过这样的患者。”上述急救科主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这位医生还称,这些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后,可能会产生并发症,导致病情出现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是要注意早期的预防和规范化干预,强调治未病。”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他强调,有很多年轻人可能血压高,但自己没有注意到,更没有及时处理,等发现了再去治疗时,已经过了很长一个时期,此时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突然的中风、脑出血等情况。
在武汉疫情期间,由中国研究人员做过一项调查,心脏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比预期高出20%以上,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超额死亡人数显著增长。
“一些患者缺药,比如配不到胰岛素,就停药了,耽误了血糖控制;还有一些基础疾病爆发,心脑受累严重,尤其是合并症多的,又因为各种原因错过治疗的,都会导致死亡。”一位上海三甲医院麻醉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根据2021年12月发表的一份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者将近1.4亿人,当前糖尿病患者仍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例如血糖达标率低、低血糖风险、体重增加等。
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曾在武汉疫情期间就提倡特别关注糖尿病患者。“中国的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11.6%,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更高达50%。”王卫庆公开表示,“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数,而且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血糖控制达标,大部分病人的血糖是高的或是波动的,这些病人本就容易感染(譬如呼吸道感染),在非疫情状况下,中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肺部感染也是第一大死亡原因,所以在疫情期间更要注意防范。”
疫情期间住院门诊大幅缩减也给一些原本应该定期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带来困难,一些原本应接受心脏手术的非急性的心血管病患者,也可能因延期治疗产生并发症。
第一财经记者从医疗系统内部人士方面了解到,原本上海每月接纳来自全国的住院患者人数超过30万人次,其中心血管患者占比约20%,但近一个月几乎所有的医院都不接受非急诊住院的患者。
另一家区中心医院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急诊和基础慢病的配药门诊是开放的,但看病门诊依然停诊。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公开信息发现,目前全市除了几家市级的大型医院门诊开放之外,大部分区级医院以及市级医院分院都只有简单的便民配药门诊开放。
对此,4月22日上海开展的“九大攻坚行动”当中提出“开展腾换扩容行动”,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放,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求;社区安排车辆负责患者外出就医交通问题,医疗机构和救护车不得以核酸检测为由拒绝、延误患者诊疗和转运。
此外,在关于慢性病配药问题上,上海也正在按“应开尽开”要求快速推进零售药店恢复经营,释放药店社区药品供应服务功能。患者可通过居村委安排的志愿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等各医疗机构等代配药,或到附近营业的零售药店代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