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医护志愿者奔走城市间核酸采样超20万支,星空下的采样人不孤单
700多人次、近21万支样本,本轮疫情以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最可爱的“大白”们奔跑起来。
向“疫”而行,晨曦中的风景线
3月初,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所有医护整装待命。根据统一部署,由护理部牵头、医务部协助,一支以护理部主任助理为领队的核酸采样志愿者队伍成立,包括200多名医护人员。
备“战”期间,护理部、医务部多次积极展开培训,高年资医生与朝气蓬勃的年轻医生一起踊跃参训,周行涛院长、余洪猛副院长以身作则,带头训练。
4月1日起,眼耳鼻喉科医院采样队支援了徐汇、闵行、浦东等地多个街道、社区核酸检测次数达38次,累计参与采样的医护700多人次,采样近21万支;最多单次参与采样的医护70余人,最多单次采样2万人次以上。
每次集结号吹响,全院医护积极响应,有护理部的青年护士、护理骨干、护士长,也有来自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麻醉科、放疗科的医生、专家们,他们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前提下纷纷参加核酸筛查任务,保证了采样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为获得详实的检验数据打下良好基础。
采样任务开始时间点不同,集合点远近不一,大多时间紧、任务急,常常凌晨一两点接到具体任务通知,护理部需要连夜部署,安排人员、点位、时间和交通事务。队员们最早凌晨三四点即从家出发,在汾阳院区集合后,由领队协调,随班车护送至相应采样点。天渐亮,一个个白色身影出现在各个街角巷尾、小区里弄,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
雨水和汗水,夜空下最美的光
4月的上海,天气变化多,温差大,采样队员身穿隔离服遇烈日可能会中暑,遇到雷暴下雨天,全身湿透,同一采样姿势导致手部受伤疼痛,但所有困难都未能阻挡完成任务的决心。
为避免在密闭环境聚集吃饭,采样队队员们选择在路边分散就餐。
他们不仅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同时需要克服交通出行、隔离住宿等问题。有人来回骑单车4小时,在休息日提前做好自身核酸检测;有人留宿医院,只为保证足够人力;有人将父母、子女托付亲友,只为在采样队中尽一己之力······他们为守卫这座城市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有一天夜里,院部临时接到浦东支援任务,一支15人采样小分队下午从浦江院区出发,傍晚到达孙桥卫生服务中心后,分别乘车前往距离更远的川沙乡镇村间采样。
由于是大筛后的单复采,需挨户上门,因为任务紧急,缺少具体的点位信息,需挨个打电话询问,再根据对方描述地址,借闪烁的路灯和手机微光,查阅地图一户一户步行寻找。
村里住宅分散,地址不易辨认,道路泥泞,夜晚呼啸的风吹不干一遍遍汗湿的防护服,队员们无一人退却,电话打不通就一直打,采样对象不在家时就继续等……他们终于在凌晨4点完成所有采样,集结归队。
由于交通管控,很多队员没有交通工具,医院车队承担起采样员的接送工作,最早时,司机不到4点就开始全城接送,在此期间,队员间也主动帮忙相互接送。
医院食堂保证了采样队任何时间回归都能吃上热饭、热菜;领队在物资不够时第一时间派送支援;社区和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为核酸采样顺利进行提前组织与协助;兄弟省市医疗支援队与采样队清晨相遇时投来鼓励的眼神……这群采样人穿梭在城市间不孤单,他们有最强的医院后盾,也有最美的同行人。
作者:唐闻佳 王季芳 石美琴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