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重点知识整理
手足搐搦手足搐搦主要由于维生素缺乏引起血清钙降低引起的,又称低钙性抽搐,多发生在四个月至三岁小儿。本病主要症状有:①惊厥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发作次数不定,一日多次或数日一次,持续数秒或数十分钟;发作期过后正常,当受到感染时会发热。
②肘腕半屈、手指伸直、大拇指贴向掌心、呈鸡爪状,脚及趾伸直向后像芭蕾舞足。
③二岁以下小儿多发喉痉挛,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喉鸣音。
④用中指尖垂直叩口角与颚弓之间,眼脸及口角抽动。
⑤且叩诊槌叩打腓骨小头外侧、同侧足向外翻。
治疗:经过口服维生素D、针刺人口、十宣、涌泉、合谷等穴位家庭临时对症处理后,应迅速去医院治疗。
护理:
①如果发作频繁,应有专人陪护,发作之后,应注意休息。
②应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③多带小孩在室外活动,多晒太阳。
婴儿腹泻婴儿腹泻是多由饮食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综合症,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儿。主要症状有:
①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②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
③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治疗:
①及时给腹泻婴儿用口服补液盐。
②不要要求医生开很强控制腹泻的药物。因为腹泻原因复杂,用药不当有害无益。
③注意腹泻患儿的饮食,不一定要禁食,选喂容易消化的食物。
④腹泻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护理:①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断奶。
②合理安排饮食,讲究卫生、消毒食具。
③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
④将病人隔离。
⑤勤换尿布,观察病情,做好呕吐及腹泻的处理。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偏食、消化不良、喂养不当引起,三岁以内婴幼儿多见。主要症状有:
①消瘦,皮下脂肪变薄,重症者皮包骨。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腹、胸背、腰臂、四肢,最后是面部,但水肿会掩盖消瘦,按压下肢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
②肌肉不同程度松驰,重症者萎缩,毛发干枯或黄色。
③轻症者的精神状态开始并无变化,后出现烦躁或哭闹,重症者呆滞。三岁以下小儿易出现便秘,食欲减退。
④身高、体重低于正常儿童,可出现贫血、维生素缺乏及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治疗:
①婴幼儿营养不良,以调整饮食为主,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②年长儿禁止吃零食,特别是糖。可用鸡蛋和面作面片或面条,并加瘦肉、鱼、肝等,营养多样化,营养成分应为蛋白质占18.8%,脂肪占4.4%,碳水化合物占71.8%,每克产热42卡。
③病情为中、重度者,应去医院治疗。
护理:
①婴儿要尽量以母乳喂养,根据病情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食量逐渐增加,适当添加米面、菜汤、果汁等辅食。
②食物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豆浆、鸡蛋、瘦肉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由缺氧及产伤引起。出血部位多在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脑室和脑组织的任何部位。主要症状有:①出生后嗜睡、面色苍白或青紫、不吃奶、吐奶。
②随病情出现烦躁、尖声哭叫的现象。
③严重者出现惊厥、脖子硬、呼吸不规律、前胸饱满或凸起、瞳孔改变等。
治疗:新生儿凡怀疑为颅内出血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护理:①保持室内安静,抬高患儿的头部,并尽量减少搬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②呕吐时,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后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出生后二周内。主要症状有:拒食、反应差、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口周发绀、不哭或哭声微弱、呕吐、腹胀、腹泻、惊厥、呼吸不规律、发热或体温不高、肝脾肿大、有黄疸及出血倾向,一般由脐炎、脓疱疮、肺炎等引起。
诊断:本病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主要有注射抗生素、涂消炎药膏及中药治疗等。
护理:①体温低应注意保暖。
②呕吐时使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百日咳百日咳的突出症状是Hcd1a02;阵咳H,小儿颜面和颈部出现血点,甚至白眼珠上有出血现象。这些都是阵咳引起浅表毛细血管破裂的结果。
治疗: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在室内吸烟;分散病人注意力,消除病儿怕咳嗽、怕呕吐的恐惧心理。
预防:
①家长要及早发现,早带孩子到医院治疗。
②在流行期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游玩。根据天气的冷暖,给孩子增减衣服。
③6个月以上的小儿要去打预防针。
孕妇在怀孕的最初三个月内受病毒感染、放射性辐射和某些药物的影响,缺乏营养以及某些遗传因素,使胎儿的心脏发育异常,从而引发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和三尖瓣闭锁等。较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期就会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明显Hcd1a07;青紫H、眼结膜充血、走路不远就气促、手指(或足趾)成鼓槌状、喜欢蹲踞片刻再起立行走等。
治疗:除到医院进行合理、适时的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父母应根据医生要求,让病儿坚持药物治疗。
护理:要搞好饮食调养。手术后的饮食,要少食多餐,多吃些清淡、易于消化的乳类、鱼、虾、瘦肉等,也可吃适量的新鲜蔬菜水果等,但油腻食物不可吃;注意病儿休养,半年内不让其参加剧烈的运动,半年后可依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婴儿湿疹婴儿湿疹是一种婴儿常见皮肤病,多发于出生后一个月至一岁左右的婴儿。既有遗传性因素也有非遗传性因素,有变应性原因,也有非变应性原因。此病多在头面部出现皮疹,重症者可扩大波及其他部位,容易反复发作。有部分孩子有吐奶和消化不良症状,大部分患儿常在一岁左右断乳后逐渐自愈。
预防:采用食物排除法寻找确定过敏的食物,哺乳的母亲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因为有些饮食中过敏物质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不要用热水、香皂、肥皂、药皂清洗婴儿皮肤。婴儿衣着应宽大松轻,吸湿性好,舒适,棉织品最合适,合成纤维、毛织品或深色衣着对皮肤有时有刺激,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婴儿内衣要勤换,婴儿所处生活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婴儿的生活要有规律,有充足睡眠,切忌搔抓、磨擦皮肤,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增加感染和过敏的机会。
婴儿的臂部出现一块红红的斑块,这就是婴儿尿布疹。它是婴儿大便中的氨产生的细菌引起的。
治疗:对于轻微的尿布疹,不必到医院诊治,只需在换尿布时用热毛巾擦拭,再涂上含抗生素的软膏即可。至于较重的或时间较长的尿布疹,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诊治,以防恶化感染,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在家里治疗。
护理:主要是保持尿布垫的干燥,尿布和尿布垫经常进行消毒以及经常拿到日光下翻晒,采用一次性尿布,预防效果较好。每天用热毛巾擦拭婴儿臀部2~3次。
春末夏初时节,有部分小孩感到厌食、食欲差,饮食一进胃就感饱胀。但对冷饮,凉开水却特别喜爱,直到深秋才会逐渐好转,这种病就称为“疳热”。其症状特点为:
①喜冷饮、瓜果,厌米饭面食。
②每日午后低热,一般在37℃~38℃左右。
③睡醒后自汗淋漓,上身特多。
④玩耍后跟平常一样,但可见逐渐消瘦。
本病发生的原因有:
①饮食失常,消化吸收不良,积滞生热,热灼津液,津耗必频饮,饮多饱满,水泄以渴,喜饮厌食,如此反复,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日趋消瘦。
②泄泻日久,津伤过多,时间一长,形成疳热。
③肠道寄生虫导致消化紊乱、营养不良,虽经常服用补药,却不肯饮食,造成虫积的疳热。
④各种高热疾病之后,精神损耗未予弥补,气血久衰,脾肺虚弱,则出现自汗,食少饮多,造成病后不能复原的疳热。
治疗:本病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治疗,针对不同病根治疗本病。
护理:①饮食要多样化、防止单调,并且饮食要定时定量。
②强壮身体要靠体育锻炼。
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④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一些助消化药。
新生儿喂养须知一、保暖:刚出生的新生儿对寒冷刺激很敏感,所以必须积极注意保暖。在换尿布、沐浴时动作都应轻柔、迅速。用于保暖的被要适量,不要将新生儿包得太紧、太多,尤其是夏天,易发生脱水热。
二、喂养:(1)一般出生后6小时就可喂糖水或温开水10~20毫升。
(2)12小时开始喂稀释的奶水,24小时开始母乳喂养,每隔2~3小时哺乳1次,每次15~20分钟。吸吮能力弱者,可适当延长哺乳时间。
(3)若无母乳可用稀释一倍的牛乳加少许糖。若用全脂奶粉则应按1∶8的重量比例配制,即50克奶粉加入400毫升水,喂时再往此奶中加入一半水。
(4)每次哺乳前,母亲均应洗手,用湿毛巾擦净乳头。
(5)人工喂养的奶瓶、奶头均应煮沸消毒。喂奶时婴儿头稍抬高,喂奶后将新生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使吸奶时咽下的空气排出。
(6)喂奶后不要立即更换尿布,以免引起呕吐。
三、注意大便的性状:
(1)换尿布时要注意大便的性状,消化不良时大便呈黄色或绿色稀便,并且大便次数增多。
(2)奶中糖多时大便泡沫多,有酸味。
(3)奶中水少时大便呈块状,粪臭味较浓。
(4)奶量不足时大便呈绿色,每次大便量少次数多。
(5)肠道感染时大便呈水样或带粘液,腥臭大便次数增多。
四、注意口腔卫生:喂养时奶瓶、奶头要干净,以防口腔感染。若发现舌或两颊粘膜有奶样白膜,不要擦去,应涂0.5%甲紫或撒入冰硼散。
五、新生儿沐浴(1)正常新生儿8~12小时即可沐浴。沐浴时室温要在28℃左右,水温要在37℃。先用大毛巾或大尿布包好腹部及下肢,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压住双耳,以免水流入耳内,发生感染。右手将干净的毛巾湿透,轻轻擦脸,然后用香皂洗头、颈部及上肢,用水冲洗后擦干,再用大毛巾或大尿布包好上肢及胸部,清洗下肢。
(2)清洗时要注意腹股沟及臀部,适当多用些香皂,冲洗后擦干,之后可给新生儿撒痱子粉并盖好被。撒时用左手盖住新生儿脸部,以免把粉撒入小儿眼、鼻、口内,右手将粉撒于颈下、颈后、腋下、腹股沟、背、臀部,皱褶处应多撒些痱子粉,以防皮肤糜烂,然后包好,如眼睛发红可涂金霉素眼膏,臀部发红可涂紫草油。
1;0;0;tName$,1,Line,L93;0;0;要使小儿麻痹症患儿康复得更好,必须在患儿得病时避免刺激。避免乱打针、乱用药。要尽量使患儿安静舒适,如不要搬动肢体、推拿和针灸等。要保持适当的温度,被装应轻软清洁。避免强光和躁音。必要时,给予解痉镇痛药,适当补液和用维生素、激素,以减少脊髓水肿,加速毒素从体内排泄。如果发现肌力不平衡有出现畸形倾向时,应尽早将肢体保持在功能体位,以防畸形的产生和发展。
在恢复期,可用推拿、理疗、体疗、水疗等治疗,以防止肌肉萎缩。应用加兰他命、维生素B$_{1}27;$、维生素B$_{12}27;$、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促进脊髓神经细胞恢复。还可用针灸、电兴奋、穴位刺激、羊肠线埋藏、当归液穴位注射和服活血化淤中药等,以促进瘫痪肌肉恢复。在这段时间内,仍需用塑料板或辅助器保持肢体的功能体位,并在有保护措施下进行锻炼,防止骨与关节变形。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鼓励患儿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总之,避免刺激,适当治疗,积极活动,就会使您的孩子康复得更好。
(1)避免一切能诱发咳嗽的刺激:应避免受凉、烟熏、灰尘、恐惧等不良刺激。
(2)让病孩有良好的“治疗”环境:居室应注意通风换气,要有充足的阳光;注意气候变化,可让小儿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减轻痉孪性咳嗽之发作,但要注意隔离。
(3)要给予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提倡少食多餐,不要过饱,也不要强迫进食以免情绪波动。当病儿因咳致呕吐,应在呕吐过后再喂食。
(4)对于病情严重或发热不退者,要找医生诊治,或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此外,为了预防,应给健康幼儿打预防针。
暑热症又称为“小儿夏季热”,中医称为“疰夏”。主要表现有发热并伴有多渴、多饮、多尿和少汗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到秋凉后则可退热而自愈。遇有这种情况,首无要去就诊,让医生检查和做一些必要的化验,排除了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就可以按如下的方法进行护理。
第一是降温:首先是改变气温环境,可暂时易地居住或将小儿置入有空调的房间,使病儿置身于适宜的气温下,有的即可退热。暑热症之护理可采用温水浴,方法是以34℃~35℃左右的温水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分别在上、下午及晚上临睡前进行,直至体温下降和恢复正常后逐渐减少和停止。进行时应注意避免受凉。患儿发热较高时,用冷毛巾湿敷孩子的头部,也可用40%的酒精或烧酒浸湿药棉后作全身揩擦(酒精擦浴法)。若出现高热抽搐时就要找医生进行处理。
第二是要注意营养:由于小儿长期发热,身体消耗较大,因此要给予易消化,富有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B、C的流食或半流食,并可让小儿喝些西瓜水及清凉饮料。
第三要适当防治:对于暑热症,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若伴有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但一般不宜长期、盲目使用。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增强小儿体质,住室要通风透凉。可在病情好转时于当年秋季用太子参煎汤给孩子喝,并于下年盛夏前多喝些清凉饮料,如绿豆汤、乌梅水、银花露等,往往可以防止次年发病或减轻病情。
Lin*0;0;首先,要让发热病儿安置在幽静通风的居室,衣着适度,保证病儿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要补充病儿的营养。在发热期间,可每隔2~3小时给病儿喂适当的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如牛奶、豆浆、稀饭、汤面等。当体温下降后,应增加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
第三,要注意眼、口、鼻等处粘膜的清洁卫生:高热病儿有时会出现口唇疮疹,可涂上2%的龙胆紫(紫药水),有些病儿由于引起发热的疾病会出现眼、鼻有分泌物,就要及时清除。让病孩多进饮料,也可用盐水或2%的硼酸溶液清洗口腔(较大的儿童可让其漱口)。
第四,要保持大小便通畅:较小的病儿要细心观察,如下腹部(小肚子)有膨胀,可轻轻按压,以助排尿;如有腹部胀气严重者,可用松节油热敷。对有便秘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泻药或到医院门诊灌肠排便。
第五,采用“家庭”物理降温措施;比如用50%的酒精或冰水擦浴。
第六,正确使用退热药物,一般发热患儿,若温度不很高则不用退热药,但持续高热者则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有些发热病儿的诊断还不明确时,一定要照医生的意见用药,避免用药后影响疾病的过程而造成诊断上的困难。高热抽搐时,应即刻到医院或诊所去找医生处理,感染性疾病造成发热的病儿,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照看护理麻疹病儿,首先要采取隔离措施,直至出疹后第六天。家庭护理要做好如下几点:
(1)住房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室内光线不要太强,保持环境安静,让病儿充分休息和睡眠。
(2)经常注意病儿口、眼、鼻和皮肤的清洁。眼分泌物(眼屎)过多时,可用温水湿润毛巾后清洗局部,也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口、唇和鼻孔,发干时可涂些植物油。
(3)应给病儿吃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发热或出疹期间,饮食宜清淡;但热退后即应注意充足的营养,切不可“忌嘴”而影响病儿的营养。
(4)出疹期间要防止受凉,但也不要衣被过多过厚而造成出汗过多甚至虚脱。最好既能保持小儿手脚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5)病儿出疹时出现面色发青、手脚发凉、疹子颜色变为淡红色隐在皮肤里透不出来,或病儿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加重、体温升高时,就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应赶快去找医生诊治。麻疹的并发症,常见的有肺炎、急性喉炎和中耳炎等,家庭护理病儿时应经常注意观察。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还要注意:在麻疹流行的地区,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如果要去最好让孩子戴上口罩。若孩子和麻疹病儿接触过而又没有打过麻疹预防针者,可给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可以预防麻疹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
首先,要给病儿吃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细面条、蒸鸡蛋等都可以。同时要给病儿多喂开水。
其次,是对呼吸比较急促的病儿,最好采取半卧位,使病儿呼吸畅顺。病孩咳痰不易咳出者,除在医生指导下服化痰药外,可轻轻拍拍背部,使痰液容易咳出。还在吃奶的婴幼儿,喂奶时,注意不要呛奶,必要时将奶挤入小匙内慢慢地喂给病儿。
第三,要使房间经常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新鲜。但在开窗通风时,勿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孩身上。室内不要太热和过于干燥。
第四,室内要保持安静,以利病儿的睡眠和休息。
第五,病儿的衣被要穿盖适宜,不要过多、过厚、过紧,以免妨碍呼吸。
此外,病孩发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小儿额部,以利退热,也可遵照医生的指示服用退热药。
(1)母亲在产期要注意补充营养:当怀孕6~7个月后孕妇可吃些鱼肝油、维生素D、钙片或骨粉。对哺乳期的孩子,尽量提倡用母乳喂养。出生后1~2个月可加服鱼肝油滴剂;婴儿半岁之后可加用蛋黄、黄豆粉、胡萝卜泥等含有丰富维生素D及钙质的食物。
(2)经常晒太阳,加强对小儿的身体锻炼:由于太阳光里的紫外线照晒人的皮肤上之后,可使皮肤产生维生素D。所以在晒太阳时要尽量使皮肤直接与阳光接触。
(3)加强对小儿常见病的防治:婴幼儿易发生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消化不良及肠道寄生虫病,这些疾病要加强防治。严重的佝偻病则需要住院治疗。
狌0;0;第一,水痘病儿应予隔离,隔离至患儿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
第二,应注意管理好患儿的营养和休息。使患儿得到休息,并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的流食为主,如粥、米粉、挂面、藕粉、蒸蛋等,并可让病儿多吃些水果。
第三,防止疱疹感染。避免让病儿搔抓。对病儿的手要经常洗净,指甲要剪短,不要让他抓破水泡疹。皮疹痒得厉害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搽止痒,对已抓破的皮疹、皮肤则可用1%~20%龙胆紫药水涂擦。
第四,病儿用过的衣物、用品要在阳光下晒或放在锅内煮沸消毒。患儿的衣服、床单要勤换、勤洗,保持清洁。
第一,尽量避免病儿哭闹:实在哄不住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止痛或镇静的药物。
第二,小儿疝气术后一周内,应尽量让病儿平卧,三月内都应避免剧烈的活动。
第三,注意冷暖,适当增减衣服,若有了咳嗽症状也要及时治疗。
第四,术后要增加营养,可吃瘦肉、蛋类等食物。
首先,注射疫苗后的三天内要避免洗浴、受凉,防止继发感染,宜吃易消化食物。如体温有所升高,当服用退热药,切莫随意使用抗生素。
其次,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应用凉开水溶解后服下或直接含服,服药前后1小时内切勿进热饮热食,以免降低或破坏免疫效果。
另外,接种卡介苗后的2~3周,局部形成脓疱,切忌切开排脓,否则不易愈合。
小儿的膳食一至三岁的小儿,仍处于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此时小儿的消化能力和抵抗力仍较差,所以这阶段小儿的膳食,首先要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以保证和满足小儿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食物中要求有各种足量的营养素。这时,乳类可以逐渐减少,要特别注意蛋白质食物的补充供应以及注意食物的质与烹调方法,同时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要创造各种条件以兴奋小儿的食物中枢、增进食欲,保证小儿的健康发育。
一至三岁小儿的食物,已由乳类变为粮食、蔬菜、鱼、肉、蛋等混合食物,要让孩子吃饱,充分供给身体需要的热能。小儿不能完全吃细粮,还需要适当搭配一些粗粮,有些粗粮不仅供热量比较高,而营养素也比较全面。在选择小儿食物时,要让孩子多吃一些鱼、肉、蛋等含动物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再加用些豆制品,以增加蛋白质的供应。要让小儿多吃些蔬菜,以供应维生素和无机盐,如深颜色莴笋叶、萝卜等蔬菜中维生素及无机盐的含量都比较丰富,应尽量选用。
总之,断乳以后小儿的膳食,在适应小儿消化能力的前提下,注意吃足、吃杂、吃全,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需要,使他们能健康地生长。
(1)要培养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不挑食。
(2)按时进食,不吃零食,不要用食物来哄孩子,也不要拿食物来诱使小儿按家长的意图办事,或用食物来缓解、转移孩子的某种要求,要让小儿按时吃饱,每天按一定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吃饭,时间一久,小儿就会形成正常的饮食习惯。
(3)不暴饮暴食,进食除定时外,定量也同样重要,对小儿爱吃的东西要加以节制,避免造成可口的多吃,不可口的少吃甚至不吃,以致形成饥饱不均。
(4)吃饭时精神要集中,不要边吃边玩,要为孩子创造安静、愉快、有秩序的环境,在吃饭时,家长不要说与吃饭无关的话,饭前小儿不能玩得太兴奋,不能边看电视边进食。也不能让孩子满地跑着吃,不要勉强小儿进食,不要在吃饭时责备孩子,发生事情要在吃饭后处理,以免影响小儿正常的消化功能。
(5)对孩子进行自食的训练。
小儿偏食众所周知,小儿偏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开始多发生在幼儿时期。长久偏食以后会给孩子的健康发育成长带来危害。矫治偏食并不难,既然偏食是受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是由后天观察、学习中得来的,那末仍可通过重新学习、积极进行心理治疗来矫正偏食行为。心理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说教法:父母或老师向儿童说明偏食的害处,告诉孩子各种食物中含有人体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缺少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说教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性,举例要生动,这样对学龄儿童或学龄前儿童才会取得较满意的矫正效果。
2、奖励法:凡对孩子不吃的食物,经过劝导能少量进食时,应予奖励。这首先必须对孩子的需求心理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奖励,如有个孩子不吃鸡蛋,经过劝说并说明如果改正就带他到动物园看珍奇动物。孩子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吃了鸡蛋以后感到很高兴,味道也很好,以后逐渐就消除了偏食的坏习惯。
3、脱敏法:即事前不让小儿知道,在他最喜欢吃的食物中掺入不吃的食物成分。如有的孩子不吃牛肉、羊肉、虾、姜、芹菜等,可切成碎末,拌在菜里或拌在饺子馅中,开始少量,以后再逐渐增加,当增加一定程度后,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了,此法对较顽固的偏食孩子,常收到良好的改正效果。但施行时需要耐心,不可急躁,一旦获得改正,尚需不断强化巩固效果,否则,如果放弃约束,其偏食行为往往容易反复。
4、惩罚法: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心理,对他不吃某种食物时,可以取消他认为最有兴趣的活动,时间一长,就会达到克服偏食的习惯。
总之,偏食的心理矫正和治疗,应采取综合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矫正效果。
课间加餐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时期,由于不少家长轻视孩子的早餐,常常几块饼干或一碗稀饭作为早点,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
目前,课间加餐已在我国许多大城市中小学试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均有所提高。天津市曾在两所小学任选一年级学生80人,做了为期96天的加餐对照试验,加餐前测定,早餐的热量只占标准供给量的63.5%,蛋白质摄入量只占标准供给量的63%,经96天加餐后,热量达到100.8%,蛋白质达到90%,达到或接近了供给量的标准。加餐组的饥饿感、胃痛、食欲减退和头晕现象明显减少,身高、坐高、体重和胸围等指标,试验后有了明显的提高;而没有加餐的对照组学生,除了坐高外,其他均无明显的改变。
总之,课间加餐,在促进健康,提高学习成绩和智力发育等方面,加餐学生均优于不加餐的同龄学生。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应该是从婴幼儿膳食组成逐渐过渡到成年人的膳食组成。虽然这个时期的小儿生长速度比前一阶段要慢一些,但他们仍在继续生长发育,大脑和精神的发育日趋完善而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加之小儿随年龄增长,逐步过渡到可以部分独立生活,由于活动量增大了,活动内容丰富了,所以,营养素的需求也就更多了。
学龄前儿童在饮食中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在食物中主要存在于谷类食物、豆类食物、动物性食物中。乳类在小儿食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而且钙和核黄素的含量也较高,所以,每日应给小儿吃一定量的乳类食品,学龄前儿童每日供给半斤牛乳或1~2两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就能基本上满足小儿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蔬菜和水果是食物中维生素C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的来源,在选用蔬菜时,要注意选择一些绿叶蔬菜,如小白菜、油菜、苋菜、菠菜等,菠菜含草酸较多,不利于钙的吸收,烹调时应先用水焯一下,使草酸溶解到水里,为了避免维生素C在烹调过程中破坏,可以给小儿多吃一些生的蔬菜如西红柿及水果等,平均每人每天应供给4~6两蔬菜为宜。
儿童健脑食物儿童健脑食物的选择原则是:补充必要结构脂肪,要荤素搭配,尤其要多吃碱性食物(即含钠、钾、钙、镁等丰富的食物)。
红萝卜:据科学分析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而缺乏维生素B1的人,会发生思维迟缓和忧郁症状。
菠菜:不仅含维生素B、A、C,尤为重要的是它含有对大脑记忆功能有益的维生素$B_{1}$、$B_{2}$.缺乏维生素$B_{1}$会出现神经炎、神经传导受阻,出现健忘和不安症状等,此外菠菜中还含有叶绿素和钙、铁、磷等矿物质,也具有健脑益智作用。
海带: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如磷、镁、钠、钾、钙、碘、铁、硅、锰、锌、钴、钼等,有些是陆生蔬菜所没有的物质,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硫磺酸,对保护视力和儿童大脑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茼蒿(篷蒿):营养成分丰富且茎与叶均可食,它含丰富的萝卜素。每百克含2.54毫克,是黄瓜、茄子含量的15~30倍。
有些食物是不适宜给幼儿吃的,主要有如下几类:
1、有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酒类、香料。
2、整粒的硬果。如整粒的花生、豆子、瓜子等。
3、油炸的食品。特别是需要久炸的食品、肥肉和多油的点心。
4、带刺的鱼和带骨的鸡鸭。但鱼去刺,鸡鸭去骨后则又是幼儿很好的动物蛋白来源。
1、铁质丰富食物,如贝类及鱼类。
2、瓜子、杏仁、硬壳果等,能使头发光泽。
3、芹菜加水果汁。
4、波菜、青椒等蔬菜能使头发乌黑有光泽。
5、海藻类,如海带、紫菜、发菜等。
儿童应注意皮肤卫生盛夏酷暑,气温高,汗液排泄不畅,易生痱子。儿童应特别注意皮肤卫生,尤其在夏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蚊虫叮咬后要及时搽药,切不可搔抓,以防感染。洗澡时不宜用碱性强的肥皂,用中性肥皂较好,一般市售香皂即可,有些市售的药皂,含有毒物质,不宜选用。
(2)多饮食盐开水,夏天人体正常排汗量较冬天增加一倍(每日约1000毫升),为了维持身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应多补充盐开水。
(3)气温高时,每日可多次洗凉水浴,使皮肤清洁及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以利热的消散。
(4)长了痱子,切不可用热水及肥皂烫洗,以免局部的皮温增高,炎症加重,使痱子很快转变为皮炎;由于肥皂刺激,可使皮肤在潮红肿胀的基础上破皮流水,或感染化脓。
(5)服用清热解毒中药,如野菊花、黄芩各9克,紫花地丁、蒲公英、夏枯草各15克,绿豆衣、赤芍各9克,生甘草3克,每日一剂,连服7~10天。对治疗和预防脓肿(疱)、疖肿、痱子、脓疱疮等皮肤病,均可服用此方。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到二至三岁,即可开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二至三岁的孩子,能听懂大人的话,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培养,不能急躁,更不能打骂,要多鼓励。幼儿容易模仿,大人要做出榜样。应当自幼培养的卫生习惯有:
1、清洗:洗脸、洗澡、洗屁股、洗脚,勤洗换衣服和手帕,要教孩子知道什么是肮脏和干净。
2、饭前便后洗手。
3、吃饭用勺:初学吃饭的孩子,要教会他用勺,禁止用手抓饭菜。
4、大、小便用盆:一岁以后即应训练孩子大、小便用盆,不随地大小便。
5、刷牙漱口:三岁开始给孩子准备小儿牙刷、牙膏,训练孩子早晨起床后和睡前刷牙漱口。
6、吐痰入盂:两岁以后就要教育孩子不能随地吐痰和乱擤鼻涕,要把鼻涕和痰擤或吐到痰盂里或手帕里。
7、消灭蚊、蝇:教育孩子见到苍蝇、蚊子就打。
8、用具专用:手帕、毛巾、牙具、食具和水杯等,要个人专用。
小儿得了传染病,经医生确诊后,就要听医生的话,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住院隔离治疗。
2、在家隔离治疗。
3、做好护理工作。
4、及时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