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总结
第一章
1. 儿科学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2. 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是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28天前(实际包括在婴儿期内)。婴儿期自出生到一周岁之前。幼儿期自一岁至满3周岁之前(体格生长发育减缓而智力发育迅速)。学龄前期:3岁~6 ·7岁入学前(智力发育更速)。学龄期小学开始(6·7)至青春期(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已发育近成人)。青春期一般从10~20.女孩开始和结束都比男孩早2岁左右,体格发育再次加速,生殖系统也趋于成熟。
围产期医学:是研究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的临床学科,是界于儿科学和产科学间的交叉学科。
3. 儿科疾病临床特点:病史短;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易反复;痊愈率高;后遗症少
4. 儿童时期机体的基本特点: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非常大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
第二章
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生长发育因素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主要特征
1.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2.生长发育的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如体重和身长发育的第一高峰在第一年,第二高峰在青春期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两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在青春期达高峰,以后下降;生殖发育较晚。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受遗传环境的影响。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体重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2岁~青春期W=年龄·2+8
4.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测量,应卧位测量。2~12L=年龄·7+75
5.头围测量方法:眉弓上缘最突出处,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测量在2岁内最有价值。前囟1.5~2CM,18月以前关闭。后囟0.5CM,1~2月关闭。
6.头,胸围的增长在生长曲线上的交叉时间与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有关,时间延迟说明生长发育较差。
7.体格生长常用指标: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8、(名)骨龄bone age:用X线检查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意义: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症、甲低、肾小管酸中毒等。
骨龄超前: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
9、婴儿的早期应摄膝部的X线骨片了解长骨的生长。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
10、粗动作发育归纳:二抬五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岁走
体重随年龄而增长,年龄愈小,体重增长愈快。
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
11、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
12、新生儿:体重3KG 身高50cm 头围 33~34cm
一周岁:体重10KG 身高75cm 头围 46cm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3~4日达最低点(3%~9%),7~10日恢复。如超过10%或第10天未恢复则为病理状态
13、人一生有乳牙(20个)、恒牙(28~32个),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大多于3岁前出齐(课件及题库为2.5岁出齐)。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
14、骨骼:
前囟:额骨与顶骨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六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2岁闭合。
后囟:两块顶骨与枕骨交界处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已闭或较小,生后6-8周闭合。
骨缝: 约3-4月闭合,最晚不超过6月。 骨缝、后囟、前囟闭合时间为:3(月)、6(周)、18(月)。
脊柱 反映椎骨的发育。生后1岁增长比下肢快,且出现三个弯曲:出生时无弯曲,仅轻微后凸。3个月抬头出现颈前曲,6个月会坐出现胸椎后凸,12个月立行出现腰椎前突。6-7岁韧带发育后弯曲被固定,故在此之前脊柱易变形。
骨化中心(10个):通过X线检查可判断其发育情况。头、钩、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状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出齐。
1-9岁 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年龄+1。
第三章
1、计划免疫
年龄接种疫苗
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
1个月 乙肝疫苗
2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3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 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4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 苗、百自破混合制剂
5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
6个月 乙肝疫苗
8个月 麻疹疫苗
1.5~2岁 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4岁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复种
6岁麻疹疫苗复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第五章
重点:母乳喂养的优点,婴儿辅食添加的原则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1、基础代谢率:婴儿(55kcal/(kg.d)) 7岁(44kcal/(kg.d)) 12岁(30kcal/(kg.d))
成人(25~30kcal/(kg.d))
2、营养素分为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
3、母乳喂养:是自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一种天然喂养方式,指4~6个月内婴儿完全用母乳喂养而不加任何辅食,称为纯母乳喂养。
一.儿童能量代谢的特点(填空)
1. 基础代谢率
2. 食物热力作用
3. 活动消耗
4. 排泄消耗
5. 生长需要
二.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素含量丰富,吸收好
2.生物作用 (1)含缓冲物质少,利于酶发挥作用(2)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营养性被动免疫)
3.经济,方便,温度适宜,利于身心健康,促进子宫复原和减少再孕机会。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理
1.病因(填) :日光照射不足;摄入不足;生长过快 ;疾病影响;围生期VD不足
2.机制(重点理解):P76 (图5-4)
3.临床表现:主要是生长中的骨骼改变,和神经精神症状
临床上(填)分活动早期、活动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发病年龄3月左右>3月1-2岁>2岁症状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症状减轻或接近消失症状消失体征枕秃生长发育最快部位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血钙正常或稍低稍低数天内恢复正常正常血磷↓↓ ↓同上同上Ca++ P乘积30~40<30正常正常AKP↑or正常↑↑4~6W后改善正常X线片正常或钙化线模糊骺端呈杯状毛刷状肿大。骨质疏松,致密度减低渐正常正常或遗留后遗症
活动期的骨骼改变:
六月龄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较软,颅骨薄,有乒乓球样感
六月后颅骨软化消失,额骨和顶骨中心增厚,7~8月呈方盒样;肋骨有佝偻病串珠(7~10最明显);手足镯;一岁胸骨和邻近软骨向前突,呈鸡胸样畸形。重者可有肋膈沟或赫氏沟。O X K下肢畸形
四.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发病机制同上)
血中钙离子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惊厥或局部肌肉抽搐
三症状:惊厥: 发作次数多少不定, 可数日发作一次,或一日多次至数十次
手足搐搦
喉痉挛
三体征
(1)面神经征:用指尖或叩诊锤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及口角抽动为阳性。正常新生儿可出现假阳性。
(2)腓反射:用叩诊锤叩击膝部下外侧的腓骨小头处的腓神经,足部向外侧收缩为阳性。
(3)陶瑟征: 用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打气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内该手出现痉挛状为阳性。
三治疗:急救处理,控制惊厥抽搐,喉痉挛。
补充钙剂
补充VD
五.营养不良
临床特征:体重下降、渐进行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常伴有器官不同程度功能紊乱
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顺序: 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部
最先出现的症状:体重不增,继而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
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营养不良的指标之一
1. 体重低下:儿童的年龄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反映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
2. 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 消瘦:儿童的体重低于同身高、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主要反映近期或急性营养不良
需注意分型与分度:中度2SD~3SD 重度小于3SD
六.小儿单纯性肥胖 Obesity
概念: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病因:能量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遗传因素;其他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超重:超过10-19%;肥胖:超过20%
20-29%为轻度,30-49%为中度,超过50%为重度
七.知识点: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2.1kcal=4.184kJ
3.1岁内婴儿蛋白质的RNI为1.5~3g/(kg·d)
4.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
婴幼儿基础代谢相对较成人高10%-15%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为小儿所特有随小儿年龄增大,活动量增大,所需能量增加年龄越小,蛋白质供给量相对越多年龄越小, 总能量需要相对越大
5.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质 ;大豆 非优质蛋白质:植物蛋白质
6.全牛奶摄入量的估计:8%糖牛乳100ml供能约100. kcal婴儿的需要量为100 kcal/(kg·d),所以婴儿需8%糖牛乳100ml/(kg·d),奶水量为150 ml/(kg·d)
5Kg儿童需要多少奶水?10Kg儿童需要多少奶水?(大家自己注意一下此类问题)
问:
体重5kg的3个月婴儿,每日需热能110卡/kg,每日的牛奶配制及补水多少?
答:
每日需热量:110卡/kg×5kg=550卡
需8%糖牛奶550ml(需糖44克)
每日应给8%糖牛奶550ml,分5次喂,每次喂110ml,另给水200ml,在两次喂奶之间40-50ml/次
7.婴儿食物转换原则(填)循序渐进,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8.4~6:泥状食物;7~9:末状食物;10~12:碎食物
第七章
掌握:1、新生儿的定义和分类(重点);2、新生儿窒息的定义、Apgar评分和复苏(重点、难点);3、新生儿黄疸的定义;3、区分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4、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判断(重点)。
新生儿: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足28天的一段时间内的活产婴儿称新生儿。
一.新生儿分类:
一、 根据胎龄 (gestational age, GA)
足月儿:37周£ GA <42周 ; 早产儿:GA < 37周 ;
超未成熟儿:22周£ GA <28周 ;过期产儿:GA ³ 42周
二、 根据出生体重(birth weight, BW)
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4000g;低出生体重儿:LBW, <2500 g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1500 g; 超低出生体重儿: ELBW, < 1000 g;巨大儿: ³ 4000 g
三、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
小于胎龄儿:SGA,<第10百分位 ;足月小样儿: 足月,<2500g
适于胎龄儿:AGA,第10-90百分位;大于胎龄儿:LGA, >第90百分位
四、根据出生后日龄
早期新生儿:生后1周以内;晚期新生儿:出生后2-4周;高危新生儿
高危新生儿high risk newborn: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三.适中温度(neutral temperature)又称中性温度,指机体维持正常体温所需的代谢和耗氧量最低时的最适环境温度。在这一环境温度下,机体耗氧量、代谢率最低,散热量最少,而又能保持正常体温。中性温度随胎龄而不同。
四.新生儿期具有特殊的神经反射:觅食、吸吮、吞咽、握持、拥抱等神经反射
五.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一)生理性黄疸:生后第2-3d出现黄疸,4-6d最明显;足月儿在生后10-14d消失;早产儿可延迟至生后21d才消退.在此期间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
(二)生理性体重下降
(三)假月经
(四)乳腺肿大:切勿挤压,以免感染
(五)上皮珠和“马牙”
六.新生儿窒息
胎儿宫内窒息:胎心率>160或<100次/分,羊水胎粪污染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与分度:Apgar评分
皮肤颜色、心率、呼吸、对刺激反应、肌张力
8-10分:正常;4- 7分:轻度窒息;0- 3分:重度窒息
Apgar评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缺氧是发病的核心,其中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此外,出生后肺部疾病、心脏病变及严重失血或贫血等也可引起。
七.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A--清理呼吸道(擦干、清除气道、触觉刺激)
B--建立呼吸(供氧、正压通气)
C--维持正常循环(胸外按摩)
D--药物治疗(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纳络酮、多巴胺)
E--评估(每30秒评估一次,决定下一步措施)
八.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一般特点: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症;主要发生在早产儿;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病理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又名肺透明膜病(HMD)
临床表现:呼吸窘迫:1 呼吸急促,RR>60bpm2三凹征3 鼻扇4 呻吟5发绀6 呼吸暂停
九.胎粪吸入综合征
诊断标准;羊水被胎粪污染;咽部,声门下及气管内吸出胎粪;呼吸窘迫的症状X线检查
十.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红胆素代谢的特点(填):a胆红素生成较多;b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c肝功能不足;d肠肝循环增加
1.生理性黄疸特征:
2.病理性黄疸特点
A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 B黄疸较重: >12mg/dl升高快>5mg/dl/d C持续时间长
D黄疸进行性加重或消退后再次出现(注意生理性、病理性的对比)
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分期:警戒期、痉挛期、缓解期、后遗症期;
4.导致黄疸加重的常见原因:1、饥饿、2、缺氧和酸中毒、3、体内出血、4、脱水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形式有: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溶血病、母乳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 病理性黄疸:生后24h或36h内,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
十一。新生儿溶血病
定义: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ABO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型或B型
临床特点 1、黄疸:出现早(Rh24小时内,ABO2~3天),程度重 (>18-20mg/dl) 2、贫血:RH重者心衰;可有后期贫血 3、Rh肝脾肿大,ABO不明显
换血疗法:Rh溶血病应选用Rh系统与母亲同型、ABO系统与患儿同型的血液
十二。母乳性黄疸
临床特点 (1)发生在纯母乳喂养儿(2)黄疸出现: 早发型 3-4天 , 晚发型 6-8天(3)缺乏特殊诊断方法 (4)停喂母乳后,黄疸可消退(5)预后良好
十三。新生儿肺炎
一、病因
1、吸入:a羊水吸入:窒息b胎粪吸入: 严重缺氧c乳汁吸入:吞咽功能不全,上消化道畸形
2、感染:a时间: 产前、产时、产后b病原: 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等
二、临床表现
早期多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一般状况较差,拒乳,口吐白沫等
很少咳嗽
由于胸部运动微弱,肺部听诊常无罗音,仅为呼吸音粗糙,有时在深吸气时闻及湿罗音
呼吸困难、气急、青紫、呻吟、呼吸衰竭
羊水吸入:较轻
胎粪吸入:严重
乳汁吸入:呛咳、慢性迁延
感染性肺炎: 程度不一
十四。新生儿败血症
高危因素:a早产儿b 极低体重儿c侵入性检查、操作d经验性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
全身症状:“ 六不”: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黄疸不退
第八章 遗传性疾病
掌握: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
1、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落后;特殊面容;皮纹特点:通贯手和特殊皮纹;伴发畸形、甲减等
根据核型分析分为3型:标准型、易位型、嵌合体型:
5、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可导致严重的智能发育障碍
临床表现(选择题较多)
神经系统:智能落后,精神行为异常,约1/4患儿有癫痫发作,少数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皮肤:头发由黑变黄,皮肤和巩膜色泽变浅体味:尿和汗液有明显鼠尿臭味
确诊:智能落后;头发由里变黄; 特殊体位;苯丙氨酸升高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本章主要掌握:1、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可反复发作。
病原体:A组b型深血性链球菌感染 病变主要侵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脑、皮肤、浆腊及血管 心瓣膜病受累:二尖瓣为主。主动脉瓣次之。 主要病理改变:全身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 表现: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结节――风湿活动的显著标志。环形红斑。
治疗:以关节炎或发热为主:阿司匹林有中度至重度心脏炎: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复发:首选长效青霉素
第十章
一、麻疹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典型麻疹(Typical measles)
潜伏期:6~18天(平均10天) 轻度体温上升和全身不适
前驱期:指从发热至出疹,一般为3~4天
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合膜炎、 麻疹黏膜斑
Koplik’s spots (麻疹粘膜斑、柯氏斑)
时间:发疹前2~3天出现
位置: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以后累及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形态: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发展: 1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
出疹期: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加重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部→颈→躯干→四肢→手掌、足底
恢复期:出疹3~4天后全身症状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一般7~10天痊愈
并发症:肺炎,喉、气管、支气管炎,心肌炎,麻疹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结核病恶化,营养障碍与维生素A缺乏症
二、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1、.临床表现:毒痢起病急,来势猛,发展快
肠道症状多不明显,但要注意有无发烧和精神状况如何
根据毒痢临床表现不同将毒痢分为:休克型、脑型、肺型、混合型
① 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② 脑型:因脑缺血、水肿而发生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
③ 肺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症,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
④ 混合型:最凶险的一种
2、治疗:
①抗菌治疗: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
②抗休克治疗: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强心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脑水肿治疗、防治DIC、RDS和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③对症治疗:降温:冷盐水灌肠, 药物降温
止痉:鲁米那钠 安定
三、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rotein purified derivative)
感染4-8周后呈阳性反应,属迟发型变态反应,注射局部形成硬结。
1、试验方法: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结核变态反应强烈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做PPD试验
2、观察结果:48-72小时后局部硬结直径
阴性:<5mm; 阳性(+) :≥5mm,≤10mm
中度阳性(++): 10-19mm;强阳性(+++) :≥20mm
极强阳性(++++):局部还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
3、临床意义
阳性反应见于:
①接种卡介苗后 ②年长儿无症状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③婴幼儿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 ④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由阴性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幅超过6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阴性反应见于:
①未感染过结核; ②结核迟发性变态反应前期; ③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 ④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失效。
四、原发性结核病
1、临床表现:
症状:发热
结核中毒症状:纳差、乏力、盗汗
呼吸道症状:极少,可有干咳
压迫症状:当胸内淋巴结明显肿大时
体征(50%以上可无体征)
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明显)
肺部体征较少:与肺内病变的广泛程度不成比例
肺外体征: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和/或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
五、结核病分型:1.原发性肺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型肺结核4.结核性胸膜炎
六、抗结核药物
1、全杀菌药:异烟肼、利福平
2、半杀菌药:链霉素、吡嗪酰胺
3、抑菌药物:乙胺丁醇、乙硫异烟胺
第十一章
掌握:小儿腹泻的概念和临床表现;腹泻的病情分析(脱水判断);24小时内的脱水补液方案
一、腹泻病 diarrhea
1、概念:多病原、多因素、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2岁以下多见、1岁以内占50%,严重者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急性<2周;迁延性 2周~2月;慢性 >2月
2、临床表现:
胃肠道症状:腹泻、 呕吐、腹痛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
粪-口或呼吸道传播;6~24月小婴儿;伴发热、呕吐;大便:三多(次数多、量多、水多)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多发于夏季;各年龄期起病缓慢,部分迁延;病初不发热,少有呕吐;大便:较多粘液,腥臭味;大便培养。
3、治疗原则:调整饮食、加强护理、合理用药、纠正脱水、预防并发
二、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重点内容,可能是大题)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晶后胶、有尿补钾
1、口服补液盐
适应症:中度以下脱水、无呕吐或呕吐不重者、无静脉补液条件
用法: 8-12h补足累积损失、轻度50-80ml/kg、中度80-100ml/kg、少量多次
2、静脉补液
第一个24小时补液方案:
总量=累积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
(轻度脱水90-120 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静脉补液——病例
6个月婴儿, 体重7.5kg, 重度等渗性脱水, 请设计第一天静脉补液方案。
5公斤小儿,近2天呕吐、腹泻频繁,大便有粘液,一夜未解小便,精神差,昏睡。请问诊断及鉴别,如何处理?
第十二章
一、两种特殊上感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柯萨奇A组V ;高热、厌食、呕吐;咽疱疹 、溃疡;病程1周左右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ctival fever):腺V 3、7型;发热、咽炎、结膜炎颈及耳后淋巴结大;病程1~2周
三、急性支气管炎
1.临床表现:发病可急可缓
大多先有上感症状,咳嗽逐渐加重
婴幼儿症状较重,年长儿全身症状较轻
查体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
可有不固定的、散在干湿罗音
2.治疗:一般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
控制感染:细菌病毒
对症处理:祛痰止咳、止喘
四、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踹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初起:低热、卡他、消化紊乱、咳嗽;继则喘息发作(24h)轻症:低热、精神食欲好、气促、喘息轻、鼻扇无发绀,听诊哮鸣音、呼气长,病程短
重症:体温不一、烦躁嗜睡、气促、喘息重、鼻扇、三凹、发绀、哮鸣音伴中小湿啰音、肝肿、心衰、脱水、呼酸(呼衰)、脑病、肠麻痹
五、支气管哮喘
定义: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由许多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细胞、T 淋巴细胞)起作用导致气道炎症,引起易感者广泛的气道狭窄和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可以导致气道高反应。
1.药物治疗:
快速缓解药:快速终止发作或者缓解症状
b 2 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
抗胆碱能药物 :溴化异丙托品
黄嘌呤类:氨茶碱
长期预防药:抗炎剂,防止症状和发作
皮质激素吸入剂:必可酮、都保
白三烯调节剂
控释(缓释)茶碱、 (优喘平)
抗过敏药物
2.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给氧:保持PaO2在9.3~15kPa(70~90mmHg)。
补充液体和纠正酸中毒:补液用1/5张含钠液纠正失水,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每次1~2mg/kg,每6小时1次
地塞米松每次0.25~0.75mg/kg,每6小时1次
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每6小时1次
支气管扩张剂:舒喘灵(喘乐宁)溶液雾化吸入、氨茶碱
机械呼吸的指征:持续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音减低到几乎听不到呼吸音及哮鸣音;因过度通气和呼吸肌疲劳而使胸廓运动受限;意识障碍,烦躁或抑制,甚至昏迷;吸入40%氧发绀无改善;PaCO2≥65mmHg
六、支气管肺炎
1.临床表现
一般肺炎:发热、咳嗽、气促、紫绀、肺部固定中细湿啰音;其他: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化道症状
重症肺炎:患儿除有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外,其他系统也受累,出现其他系统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
表现:呼吸系统---呼吸衰竭
循环系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表现:呼吸突然加快大于60次/分;心率突然大于180次/分;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和其他合并症解释。心音低盾,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大;少尿或无尿;)
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
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
2.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疱
3.治疗:原则---采取综合疗法、积极控制炎症、改善肺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
重症肺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液体疗法、支持治疗 控制感染对症治疗:一般对症:退热、止咳、镇静、止惊、通鼻氧疗:鼻导管、面罩、头罩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解痉、液体摄入心力衰竭:镇静,吸氧,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中毒性脑病:镇静止惊,减轻脑水肿中毒性肠麻痹: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药物
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
1、安静状态下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
2、安静状态下心率突然加快>180次/分
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5、肝脏迅速增大
6、无尿或少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
吸氧镇静强心剂的应用 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 血管扩张剂 酚妥拉明 利尿剂速尿
差异性青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液连续性左向右分流,由于长期大量血流向肺循环的冲击,形成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降主动脉,患儿出现差异性发绀,左上肢有轻度紫青,右上肢正常,下半身青紫,呈现双下肢重于双上肢,左上肢重于右上肢,即差异性紫绀(Differential cyanosis)。
蹲踞:一种特殊的强迫体位,多见于先心法洛四联症的患儿。表现为患儿行走或游戏时候,出现双腿屈曲、蹲下片刻的特殊体位,后又恢复正常行走,蹲踞反复出现。
第十三章
1、心衰的表现:
年长儿:乏力、活动后气急、食欲减低、腹痛和咳嗽、
婴幼儿:呼吸快速、表浅、频率可达50~100次/分,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烦躁多汗,哭声低弱,肺部可闻及干罗音或哮鸣音。
第十四章
1、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 ):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症。 临表: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
2、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 ): 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场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临表:
①前驱感染:90%的病例有链球菌的前驱感染,以呼吸道及皮肤感染为主
②典型表现: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尿量减少
③严重表现: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
④非典型表现:无症状性急性肾炎;肾外症状性急性肾炎;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急性肾炎
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2、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病因:1)先天性储铁不足:2)铁摄入不足:3)生长发育过快:4)吸收减少或丢失过多:
临床表现:贫血的表现1)一般表现:神经、精神的改变皮肤、毛发改变2)髓外造血表现3)其他表现:消化功能:食欲减低,异食癖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心血管系统异常:心脏扩大、心脏杂音,甚至心功能不全等。
3、生理性贫血:为出生时红细胞约为5.0-7.0x1012 /L ,而Hb约为150-220g/L,10天左右约减少20%,后逐渐下降,2 - 3个月时降至100 g/L,
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一、化脓性脑膜炎1、病原体:肺炎球菌最多见,新生儿以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为主;婴幼儿以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年长儿以金葡菌多见。
2、临床表现:感染中毒证、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新生儿期:感染中毒症状重而脑膜刺激症状轻。2岁以内:症状趋于典型;2岁以上:头痛、关节痛及肌肉酸痛,脑膜刺激征
病菌:肺炎双球菌:多妇于1岁以内,冬春多见;流感杆菌:多见于3个月至3岁;葡萄球菌:各年龄组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大肠杆菌:多见于新生儿。
3、诊断:血象特征:WBC总数明显增高,中粒明显增高;脑脊液:外观混浊,压力高。
4、常见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婴儿多见);脑积水;脑室管膜炎;脑性低钠血症
5、治疗:(1)抗生素应早期足量联合用药。青霉素;肺炎双球菌:青霉素+氯霉素;流感杆菌: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金葡菌:半合成类青霉素(2)颅内压高: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水剂
6、鉴别诊断:1、病毒性脑膜炎2、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病史上患儿消瘦,精神萎靡,低热,盗汗,患儿出现嗜睡状态,后转至昏迷。肺部检查可有肺结核的表现。脑脊液检查外观为毛玻璃样,细胞数为50-500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量增加,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同时减少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改变。
二、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发的不自主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多是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或过度放电所致--如癫痫,也可因末梢神经肌肉兴奋域值降低而发生的惊厥--如低钙惊厥,它是儿科常见的急症。
病因:热性癫痫样发作 (与感染有关) 1. 颅内感染;2. 颅外感染,非热性癫痫样发作(与感染无关)1. 颅内疾病,2. 颅外疾病
临床表现:小儿惊厥典型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凝视、上翻或斜视,全身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动,由喉肌痉挛而导致呼吸不畅出现紫绀,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其惊厥表现不典型,全身肌肉抽动少见,而多以一侧肢体抖动或强直、双眼凝视、眨眼和挤眉弄眼、口角歪斜、下颌抖动或阵发性屏气发作等。
第十七章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原因:
1、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TSH、TRH缺乏;甲状腺靶器官反应低下;母亲因素(存在抗TSH受体抗体)
2、地方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饮食缺乏碘,使胎儿胚胎期缺碘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