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要点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十二个月左右能独走.
2.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认母;四月大笑五认生;七月无意说爸妈;八月有意仿大人;十月招手会再见;一岁以后能说话.
3.小儿动作发育规律:
二抬四翻六回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4.小儿神经发育规律:
一哭三笑四认母,七抓八语周逗人。
5.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发声;四咿五呀六爸妈;七八模仿九会意;一岁娃娃会说话.
6.小儿动作发育规律:
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爬八作九扶站;一岁娃娃会说话
7.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2、3抬头笑认妈,4、5翻身辨声佳,6、7会坐学咿呀,8、9爬行10叫爸,12开步15走,看图说话在18,3岁学穿鞋和袜。
儿科生理病理总结
一,绪论:
1、围生期:
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
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
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
1岁时1875px。
二岁2175px,,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125px,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
出生:
33;三个月:
40;12个月:
46;2岁:
48;5岁:
50;15岁:
53-54 4、骨骼:
①头颅骨:
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50px,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
(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
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
③长骨:
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
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于为其岁数加1。
骨龄延迟: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
真性性早熟。
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
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大运动发育迟缓:
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7,夜间遗尿症:
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多数在夜间熟睡时发生。
三:
儿童保健原则:
1,生后1周内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2,计划免疫:
乙肝疫苗:
0、1、6;卡介苗:
0;脊髓灰质炎:
2、3、4;百日破:
3、4、5;麻疹:
8。
3,儿童意外伤害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窒息和异物的吸入、中毒、外伤、溺水和交通事故。
四,儿科疾病的诊治原则:
1,神经反射:
2岁以下Babiinski征可呈阳性,但一侧阳性,一侧阴性有临床意义。
2,贫血饮食:
每日增加含铁食物,如动物血、动物肝、各种肉类。
3,药物选择:
①水痘患儿禁用糖皮质激素;②镇静止惊药:
新生儿首选苯巴比妥,年长首选安定;③每日(次)=病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4,液体疗法:
五: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1人乳的优点:
①营养丰富:
乙型乳糖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人乳的脂肪酶使脂肪粒颗粒易消化吸收,人乳钙磷比例2:
1,含乳糖多,钙易吸收。
②生物作用:
缓冲力小,含有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生长调节因子。
③经济、方便。
缺点:
维生素含量较低,维生素k含量也较低。
2,初乳:
4-5日;过渡乳:
5-14日;成熟乳:
14日以后。
初乳量少,淡黄色,碱性。
随哺乳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减少,各期乳糖含量恒定。
3,全牛乳的家庭改造:
加热、加糖、加水。
8﹪糖牛乳100ml供能约100kcal。
全牛奶喂养时,因蛋白质与矿物质浓度较高,应两次喂育z之间加水,使奶和水量达150ml/(kg.d)
4,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典型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软化不全。
①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和代谢:
②维生素D的来源:
母体-胎儿的转运;食物中维生素D;皮肤光照合成(主要来源)。
③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的骨骼改变,重症佝偻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
分期A初期:
出现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无骨骼改变,X线正常;B活动期(激期):
6月龄以内颅骨软化,7-8月变成方头:
方头、串珠肋、手足镯、鸡胸、肋膈沟、膝内翻、膝外翻、K行下肢畸形、靴状颅、佝偻。
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表现;C恢复期;后遗症期。
④诊断:
血生化与骨骼X线查为诊断的金标准,血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
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1)临床表现:
主要为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
①隐匿性:
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②典型发作:
血清钙低于1.75mmol/l时可出现可出现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
(2)治疗:
急救处理:
氧气吸入、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钙剂治疗:
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2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或者滴注,不可皮下或肌内注射钙剂,以免造成局部坏死。
6,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
是由于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儿。
临床分型:
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的浮肿型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轻度营养不良可从每日250-330kj/kg开始,中重度可参考原来的饮食情况,从每日165-230kj/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加到500-727kj/kg。
六、新生儿疾病总论:
1新生儿:
指从脐带加扎到生后28天的婴儿。
2新生儿分类:
①根据胎龄分:
胎龄(GA)指从最后一次月经第一天至分娩为止。
A,足月儿:
37周=GA 42周的新生儿;B,早产儿:
GA 37周的新生儿;C,过期儿:
GA=42周的新生儿。
②根据出生体重分:
出生体重(BW)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
A,低出生体重(LBW):
BW 2500g的新生儿,其中BW 1500g称为极低体重;B正常出生体重BW≥2500g并且≤4000g C巨大儿BW 4000g③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
A小于胎龄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B适于胎龄儿:
第10到第90百分位之间C大于胎龄儿第90百分位以上。
④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
早期新生儿出生一周以内;晚期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周到第四周末。
⑤高危儿: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3正常足月儿:
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