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什么是艾滋病?如何教育孩子远离艾滋病?
原标题:世界艾滋病日 | 什么是艾滋病?如何教育孩子远离艾滋病?
今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和高校开展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
通知要求,全国教育系统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提升防艾知识知晓率,避免和最大限度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坚持多部门协同合作,加强保障,落实早检测、早诊断、早援助、早治疗,维护青年学生身心健康。
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英文主题为“End inequalities. End AIDS. End pandemics.”),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共建共治共享,携手应对包括艾滋病在内的疾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为实现防治目标、终结艾滋病、终结疾病大流行而努力。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这些相关知识你知道吗?
艾滋病,也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顾名思义,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免疫系统会遭到破坏,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及并发症,最终走向死亡。而且目前艾滋病仍无法治愈,也没有疫苗可预防。
艾滋病病程阶段
听起来挺恐怖的,但艾滋病病毒并是不会随便传播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
性接触传播:这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
• 卖淫、嫖娼是导致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
• 多性伴且没有保护的性行为可极大地增加感染、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
• 男男同性性行为也是导致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
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共用注射器吸毒、新鲜伤口接触到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受污染的器械注射、针灸、拔牙、纹身、穿耳这些情况都是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的!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HIV传染给下一代。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那我们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呢?
及早检测,及早治疗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关键。
从青少年起,应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采取预防性传播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远离毒品危害,不共用注射器,注意用血安全,注意使用消毒的医疗器械,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用品,这些都是预防艾滋病病毒血液传播的有效措施。
怀孕前或孕期HIV抗体检测,感染HIV病毒的妇女在医生指导下怀孕,并及时做好母婴阻断工作,孕妇生产后避免母乳喂养,能有效防止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携手应对包括艾滋病在内的疾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为实现防治目标、终结艾滋病、终结疾病大流行而努力。
开展防艾教育面临哪些挑战?您有哪些困惑与诉求?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留言分享。
阅读最下方原文链接了解更多防艾知识。
1
12-2021
预防胜于治疗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The first wealth is health
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
市民朋友们:
讲人情味、喜欢团聚是我们的传统。不管是阖家欢庆,还是朋友相聚,大家都喜欢围桌合餐,其乐融融!
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合餐制易带来疾病传播,筷来箸往为病菌扩散打开方便之门,不少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就是最好的实证,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更是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渠道。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怎样既沿袭优良传统习俗,又养成文明卫生习惯,积极降低患病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痛定思痛,再次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行为。为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倡议:
就餐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在家用餐,都请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人流较大的饭店,更应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倡导文明健康用餐。
市民朋友,用公筷公勺不是矫情,而是文明和卫生,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更彰显社会责任。公筷公勺、举手之劳,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愿疫情早日结束
愿大家平安健康
@ 睿予同行整编 载载请注明来源
------ End------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 界面发送您的观点,参与讨论
据联合国最新数据统计:
99.9%爱评论的人
都是有思想见地人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