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9大症状判断血糖是否异常,如何预防?了解糖尿病,请看此文
原标题:日常9大症状判断血糖是否异常,如何预防?了解糖尿病,请看此文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身边的人患糖尿病的越来越多了,已经快成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常见慢性病了,因为现代人饮食越来越精致,平时久坐不动等等原因导致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患上糖尿病,而且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患糖尿病的人数超过了1亿人,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患病,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0%以上,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会对人体的血管产生损伤,而且其引发的并发症,更是人们不容小觑的健康威胁。既然糖尿病目前发病如此广泛,那么提前对于糖尿病有更多的了解,就能够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对于自己和身边的家人也是一份健康保障,因此今天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简单地说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够、或者胰岛素的作用下降,以及两者原因都存在的疾病。而胰岛素是由人体胰腺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的功能是进行人体的糖代谢,帮助人体达到血糖水平平衡,所以如果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出现抵抗,那么人体的细胞对于糖分的利用就会下降,甚至可能根本无法利用,导致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留在血液中,血糖浓度不断的升高,就形成了高血糖。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吃多、喝多、尿多、身体消瘦,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很多人甚至没有明显的表现。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那么就可能提升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由于糖尿病初期不容易发觉,所有不少人发现患病,可能已经持续较长时间,所以可能已经出现并发症,所以及时了解糖尿病,做好预防、保养非常重要。
糖尿病有哪些主要类型?
目前对于糖尿病一般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1型糖尿病
这种糖尿病其特点是因为自体免疫的问题,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的β细胞受损,导致身体中的胰岛素绝对减少,这时候患者就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因此这类糖尿病也被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这类患者如果不通过胰岛素治疗的话,容易因为血糖过高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情况。
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的患者年纪比较小,很多都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不过也有部分属于渐进性,会在青年发病,这类糖尿病被俗称为1.5型糖尿病,实际上叫法并不规范。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了,大约90%以上的糖尿病都属于此类,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对于1型偏晚一些,大多数在40岁以后,所以40后的中年人尽量每年体检都要进行血糖的检测。不过,近几年2型糖尿病开始趋于年轻化,这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肥胖相关,甚至有不少肥胖儿童也出现了2型糖尿病的情况。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可能有遗传、年龄、不良的饮食或生活习惯以及肥胖等,不过因为2型糖尿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容易被忽视,据统计有大约一半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就已经发病,所以有不少患者确诊时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轻微的并发症。
2型糖尿病一半开始于胰岛素抵抗,尤其是肥胖人群会出现脖子上的黑纹,也被称为黑棘皮症,导致胰腺超负荷运转,最终“罢工”,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不过由于其胰腺功能并不是立刻下降,所以一般不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这类的急症。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没有糖尿病,但怀孕后却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大部分孕妇在生产结束后会恢复正常。但如果以前怀孕的时候有糖尿病,生产结束恢复正常,再次怀孕很可能还会出现糖尿病。
怀孕前、后期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糖尿病的症状。为了确认孕妇是否有妊娠型糖尿病,会在第24-28周产检时,通过筛检看看是否有血糖异常的孕妇。
一般来说,肥胖的孕妇,有1型、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曾经有过妊娠糖尿病史孕妇都是高危人群,妊娠糖尿病不光是对于孕妇有害,对于将出生的宝宝来说也是一种威胁,甚至会增加宝宝未来患糖尿病的几率。
其他糖尿病类型
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是由其他因素造成,比如说染色体或基因的变异、内分泌系统疾病、胰腺疾病、药物影响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去医院求医诊断了解,并且进行治疗。
糖尿病常见9大症状
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在初期是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如果没有进行体检,不容易发现自己已经患病。不过并不是说糖尿病无法察觉,如果我们了解糖尿病的常见症状的话,还是可以从一些身体的小异常,发觉自己是否有高血糖的情形发生。因此,除了基因导致的1型糖尿病外,其他的糖尿病都可以通过以下九种症状来简单判断:
1、饥饿感增加,食欲大增,也就是三多中的多吃
2、排尿次数增加、量大,也就是三多中的多尿
3、经常口渴,饮水多,也就是三多中的多饮
4、没有特别的原因,体重不正常减轻,也就是一少
5、视力模糊,往往预示出现视网膜病变
6、伤口难愈合,尤其是足部出现伤口容易溃烂
7、足部有针刺感,皮肤瘙痒,预示可能有神经病变
8、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身体容易感觉疲倦,虚弱
9、饭前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以上九类症状,如果出现2个及2个以上,那么就高度怀疑跟高血糖有关,建议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排除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不是通过症状,也不是家用血糖仪检测,而是去医院进行抽血检查血浆血糖,两者有一定的差别,不过不少大厂的家用血糖仪经过调校,基本接近于血浆血糖的数值,但也只供参考,一旦家用血糖仪血糖屡次超标,同样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
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般采用三个标准,就是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随机血糖,不过有些医疗机构还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这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反应2-3个月的平均血糖,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1、空腹血糖≧7mmol/L(空腹指的是8小时以上没有进食)
2、饭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6.5%
4、随机血糖≧ 11.1mmol/L ,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或者并发症症状,
以上前3项需要符合条件达2次及以上(不能连续检测,应该至少间隔一天),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第4项只要符合一次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血糖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数据,但血糖比正常人也要高,那么虽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可以认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糖化血红蛋白在5.7-6.5%之间,空腹血糖在5.6-7mmol/L之间,以及餐后血糖在7.8-11mmol/L之间),处于这种状态的患者,如果对血糖不加控制,往往一年里就有一半左右会进展为糖尿病。但如果在这个阶段能采取健康的生活形态,例如饮食控制、规律运动以及标准体重,还有机会将血糖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有“隐形杀手”之称,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对人体血管的损伤是潜移默化的,逐渐发生的,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很有可能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病人生活品质降低,严重时还会威胁到生命,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如急性的并发症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心脏病、中风),以及血糖过高出现的酮症酸中毒;慢性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病变、足部病变等,所以一旦确诊糖尿病,维护血糖稳定,保持在较为正常的范围内,才能预防或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预防保健与治疗
预防糖尿病,就是要在糖尿病发生前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中,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要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可以通过以下5 个方法去落实:
1、均衡饮食,养成少盐、少糖、高纤维食物,以及用好油的饮食习惯
2、规则运动,一周至少5次,15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
3、维持标准体重,将BMI,也就是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18.5 - 24之间
4、定期健康检查,如果是高危人群,推荐在家中配置血糖仪,可以打一段时间进行一下检测。
5、保持好的作息习惯,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人们对于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误解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在初期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好病情,但随着时间,患者需要通过服用药物或者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达到治疗目标。但可以说,很多患者都对于药物,尤其是胰岛素的治疗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误解,认为吃药多了,打胰岛素多了会损伤肝肾,导致健康问题,甚至有可能出现尿毒症等重病。
事实上,胰岛素本身对于人体无害,包括有些患者确诊初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是为了让血糖快速降回正常值,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在诊断有了糖尿病后,还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让患者学会与糖尿病和平共处的,还要配合饮食习惯调整,搭配运动等方式,依然可以享有正常的生活品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