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人民医院打造心血管内科区域医疗高地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锦光为患者做检查。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办公室里挂满康复病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锦光为患者做检查。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办公室里挂满康复病人送的锦旗。
医院供图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内,医生在照顾病人。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走廊的留言墙上贴满病人家属的感谢留言。
一名急性心梗病人被送达医院后,能否在90分钟内开通闭塞血管,决定了抢救的成功率。
时间就是生命。在心血管内科专业里,病人送达医院急诊室门口到首次球囊扩张的这一段时间,被称为“门球时间”——“门球时间”每延长15分钟,死亡率将明显升高。
正如射门的机会之于每一位足球运动员,对于每一名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生来说,每缩短一分钟“门球时间”等于为患者争得多一份生的希望,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景。
这也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专科成立30多年来持续努力的方向。作为惠州市唯一一个广东省心血管临床重点专科,近年来,该科通过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和技术力量,推动心血管内科医疗资源下沉,从纵深拓展和横向突围两个维度,竭尽全力为惠州冠心病患者缩短“门球时间”,用生死时速跑赢疾病,为患者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延续生命的机会。
撰文:廖钰娴 曾宁
摄影:梁维春(除署名外)
纵深拓展
打造区域专科医疗高地
2018年伊始,一个重磅消息传来——作为医疗领域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出炉了《医院蓝皮书2018》,对中国的地级城市医院进行了医院竞争力评估,并首次对中国地级医院16个专科进行排名评价,在心血管内科专科一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位列25强。
“地级城市医院专科30强,意味着医院在资源配置、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都表现较好,在同级医院中具有很好的标杆示范作用,能承担起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以及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艾力彼在对蓝皮书的解读中如是写道。
对于有着30多年历史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意味着专科的发展已经突破区域,开始兼备全国性的影响力。
对于地区居民来说,一个地区心血管内科的诊疗水平至关重要。根据《惠州市2013—2015年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在惠州居民死因中排在首位,占总死亡数的44.8%。2018年3月《预防医学论坛》上刊发的《2014—2016年惠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分析》一文,就通过对2014—2016年惠州市7个县(区)20650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原因的分析,分析出2014—2016年心脑血管病死亡病例的死因谱,其中,前4位死因均是心肌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和脑梗死。
心血管疾病在惠州居民死因中排在首位,因此,心血管内科也成为惠州急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地。统计显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专科全年的门诊量达到3万多人次,是目前全市就诊人数最多的专科门诊。
心血管内科的手术量同样庞大。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锦光记得,仅2018年一年,该院心血管内科就做了1800多例冠脉介入手术,冠脉支架手术总量有1200余例,心律失常年介入治疗手术量也突破200例。
如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已发展为惠州地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完备、诊疗水平最高的区域性心血管疾病中心,也成为惠州范围内唯一一个广东省心血管临床重点专科。
不仅如此,该院心血管内科还最早在惠州地区开展了心血管疾病亚专业专科门诊,对专科门诊进行功能细化,设置了种类齐全的专业。目前,该科已建立冠脉介入、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先心病多个特色鲜明的亚专科,可独立完成所有心血管领域的各种高精尖手术,并在惠州率先开展主动脉腔内隔绝手术,抢救了大量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大动脉急危重症患者,标志着外周动脉介入治疗水平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于患者个体而言,心血管内科诊疗水平的提升意味着更高的生存率和更良好的预后。据悉,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最早在全市开展心脏急症绿色通道,极大缩短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使“门球时间”维持在90分钟以内,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大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横向突围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一个区域专科医疗高地的打造,不应囿于一家医院。除了加强科室建设,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更注重的是,通过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科室的帮扶力度,促进各层级医疗机构互通共享,建立区域内分工健全、协同性强的医联体,从而缓解三级医院专科的业务压力,优化诊疗秩序。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内容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不仅如此,近几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
简单的数据背后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隐患。比起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医院与农村的距离更近,当农村急性心梗患者发病时,要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急救,县级医院是最快的选择,然而,很多县级医院心内科并不具备完成高难度手术的能力。
通过医疗联合体与县级医院合作,迅速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诊疗技术能力,这正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自2017年以来致力完成的目标。2017年12月27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博罗县人民医院成立了惠州市第一家紧密型医联体,成为惠州医改工作的重要创举。
紧密型医联体与其他医联体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让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生真正成为“一家人”。换言之,有别于惠州此前已经组建的、仅通过合作协议明确各成员之间权利和义务的松散型医联体,紧密型医联体实施的是人、财、物统一调配,管理、利益一体化。
心血管内科走在了“联姻”的“第一梯队”——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博罗县人民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和运作,对学科进行了资源整合,全面对接,专家团队、优秀人才陆续下沉。
据悉,在两院心血管内科科室共建前,长期以来,博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与肾内科一同设在内一区。从2018年5月起,博罗县人民医院对其学科进行重新设置,2018年11月4日,通过调整优化医院布局改建而成的心血管内科独立病区正式成立,分设有普通病房和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两个区域,编制54张病床。
“从去年开始,博罗100多万人终于有了自己家门口的心血管内科。”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院长陈子林如是说。
毋庸置疑的是,博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设立和技术升级,让博罗县范围内的急性心梗患者可以就近接受救治,从而缩短急性心梗抢救的“门球时间”。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本质在于人才的下沉。该科室成立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先后向博罗县人民医院派驻了3位医联体派驻专家。
目前博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已成为惠州市重点发展学科及医院重点专科,开设床位49张,其中包括普通病房病床38张和重症监护室病床11张,年住院收治病人近3000人次,年手术量近400例。现有医护人员3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专业护理人员25人。
在专家团队的带领下,该科室逐步开展了冠脉高难度、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成为惠州地区县级医院首个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的科室,在冠心病急诊介入治疗及心脏急危重症救治等方面的诊疗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并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了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等新项目。
作为博罗县域范围内的首个心血管内科,2月28日,博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迎来升级——“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区”在这里揭牌。
这就意味着,在设科近一年后,博罗分院心血管内科升格成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分区,技术团队和更多的医疗资源将下沉,双方将从学科建设、业务水平、团队培养等多角度全方位深化专科合作,使更多心血管急危重症都能在博罗及时得到妥善救治。
“以前,博罗的心血管病重症患者往往要送到我们医院或是从广州请专家来做手术,现在病人不用动,医生动就行了。”刘锦光说,今后博罗县范围内的急性心梗患者不必转院,在本地就可以接受三甲医院的救治,从而进一步缩短关乎救治成功率的“门球时间”。
对于博罗的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区的成立有着更多的意味——在县级医院,他们可以享受到比城市三级医院更高的报销比例和更低的自付费用,也就意味着,患者们将以更低的费用享受到更及时、优质的诊疗服务。
妙手仁心
聚集人才
抢跑生命通道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心血管内科独立病区成立后,在学科带头人刘锦光的带领下,医护团队协作更加紧密,各项诊疗技术,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和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技术均有大幅度的提升。
独立病区成立伊始,就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
2018年11月7日中午,该院接诊了一名77岁的老年女性患者,该患者多年来受头晕、心慌等症状困扰。经医生诊断,收入心血管内科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得出诊断结论:“患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缓慢型)Ⅲ°房室传导阻滞,心律最慢时仅32次/分钟。”
简单的描述背后潜藏着一场随时可能致命的危险——患者随时有可能出现心脏停跳,心脏停跳意味着生命的终止,而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具有切口小、不开胸、安全系数较高等优势。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发出的规律脉冲,可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和射血功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大大改善心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属于临床最高限制类级手术,以往只能在省市三甲医院才能开展。在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之前,博罗县人民医院从未开展过此类手术,救治该类患者的唯一办法,就是转送到上级医院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
而今,随着技术团队的“配齐”和诊疗技术的大幅提升,这类手术已经可以在博罗分院进行,对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少的颠簸和更低的治疗费用。
11月14日10:40,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谢桂庭带领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与介入室医护团队默契配合,细致操作,历时1小时左右,完成了该院首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患者感觉良好。
这一手术的成功开展,实现了该院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领域“零”的突破,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开展和心血管内科诊疗技术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刘锦光看来,诊疗水平的提升是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基的。作为学科带头人,刘锦光重视专科人才队伍,近年来,该科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年富力强、高学历、富有国际视野和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加速业务骨干的成长和成熟,保证在主要业务方面,能形成合理而厚实的学术团队,明确技术骨干的主攻方向,努力做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
目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4个病区共有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14人,高级职称人员9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7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85%。团队内进行专业细化,已建立多个特色鲜明的亚专科,每个亚专科均建立了完备的人员配置和人才储备,从而保障学科人才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使科室骨干在各相关领域都有一定成就和影响。
从2017年开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启动胸痛中心筹建工作,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或省级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尽管已经在惠州区域占据龙头地位,该院心血管内科并未固步自封,而是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近年来,该科分期分批将年轻医师送至上级医院及国外著名的心脏中心进行专项技术学习,学成后回来开展或者拓展新项目、新技术。
技术水平的提升也让团队具备了攻克更多疑难病例的底气。2018年10月30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来电:一名93岁的老年女性患者突然胸痛加重,持续不能缓解。
“病人未到,信息先到”,经急救医生心电图检查判断和胸痛中心值班医生确诊,该患者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病人未至,手术团队已到”,在患者家属同意接受介入治疗后,该院胸痛中心值班医生一键式启动导管室,手术团队严阵以待。在该院胸痛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的通力合作下,患者绕行急诊科、CCU,直达导管室迅速开通血管,大大缩短了患者的胸痛时间,患者获得了最大救治,此次“门球时间”仅56分钟。
由于高龄,患者身体状态差,病变复杂,该院心血管内科对其施行了前降支支架植入手术,植入支架一枚后,患者疼痛迅速缓解,经观察1周后出院。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刘锦光说,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必须争分夺秒,及时的救治可以大大降低患者致死率、致残率,“我们心血管内科一直努力向省一级医院看齐,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团队不断攀登技术高峰,心血管内科疑难病例不用再到省一级医院就诊,让病人少跑腿,在惠州范围内就能享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