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三大作用机制,治疗肝硬化前景广阔!(干细胞的治疗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MSCs)有着免疫调节、分化成肝细胞、促进原位肝细胞再生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等能力,所以利用MSCs开展细胞移植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肝脏重建方面已经成为临床干预肝硬化研究热点。
传统方法干预肝硬化效果不理想
肝硬化是临床较常见的肝脏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终期肝硬化大多累及肝实质细胞,引起肝脏功能异常,甚至肝衰亡。终期肝硬化的特点是肝脏再生能力下降,常规的保肝治疗只能改善临床症状,不能逆转肝脏的再生能力。
虽然传统肝移植是干预终期肝硬化有效方法,但由于可供移植肝源非常紧缺,加上手术副反应、免疫排斥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等问题,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临床急需一种简单有效干预终期肝硬化好办法。
干细胞移植为干预肝硬化提供了新方向
近年来,再生医学领域干细胞的发展为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三胚层多种细胞的能力,具有容易获取和没有伦理问题的特点,使得其更适合应用于临床治疗。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终期肝硬化已经开展了初步的人体临床试验。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实验证实干细胞具备干预多种疾病的能力。其中干细胞移植干预终期肝硬化的途径有多种,干细胞移植可以经肝动脉途径实现干细胞的肝脏靶向移植。
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减少肝脏纤维化,为经肝动脉途径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终期肝硬化提供了依据。
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硬化多种机制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被认为具有干预终期肝硬化的能力主要是因为有归巢性和定植在损伤位点的能力、分化成肝细胞样细胞、改变损伤部位的微环境等特性。
在微环境的影响下,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干细胞与肝细胞存在相关的的细胞融合、干细胞能够发挥旁分泌作用,如通过增加细胞的分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生成或通过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使内源性肝细胞增殖的能力得到提升。
干细胞能够组织的损伤位点会产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的趋化因子,表面表达 SDF-1受体CXCR4的 干细胞可以被SDF-1招募至损伤位点而发挥作用。
另外,干细胞还有着低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I型分子,不表达免疫原性的相关分子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型抗原、CD40 和CD40L 等分子的特性。
研究发现,干细胞能够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同时也可以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的活性和相关的抗氧化分子。
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硬化三种主要机制
1、干细胞归巢:干细胞分泌多种趋化因子,黏附因子,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并与受体协同引导干细胞迁移至受损的肝部位,从而使这些营养因子发挥作用。 在抑制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在炎性因子释放过程中,减少HSF增殖并减少HSF胶原蛋白的合成。
2、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可以诱导干细胞在特定的细胞微环境中分化为肝细胞,以补偿受损的肝细胞,从而使胶原纤维的降解和产生达到正常平衡,从而逆转肝纤维过程。
3、干细胞旁分泌: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例如乳脂球状生长因子8,IL-10,IL-4,转化生长因子-p1,p3,肝生长因子和TNF-a,TNF -Y等,促进受损肝的增殖和肝血管再生; 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到肝脏; 调节肝脏和全身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肝脏损害,提高生存率。
2020年初至今,国内某医院开展了40例干细胞移植干预终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术中、术后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较为平稳,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术后随访2个月,所有患者肝功能、白蛋白、胆红素 等指标水平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以干细胞移植干预终期肝硬化的临床前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人类肝硬化发生及发展规律和治疗,在 干细胞移植干预人类肝病的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广阔的前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谢分享、点赞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