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糖尿病10年后闭经,中医滋肾养肝治疗康复,中医如何降血糖?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发病原因,一是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二是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更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其次是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就会逐渐下降。
糖尿病并发症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这些通常比较危险,应该及时进行治疗;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还有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些患者出现糖尿病足,还容易并发感染。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糖尿病绝大多数可能会引起月经失调,但很少发生闭经。有少数女性,特别是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发生糖尿病后引起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就可能出现月经量异常或者减少或者闭经的情况。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高血糖。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月经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心情烦躁、易怒,这些不良情绪容易造成血糖不稳定,特别有痛经时,会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应重点治疗。
女子糖尿病10年后发生闭经,用中药滋肾养肝月经恢复
患者xxx,女,36岁,已婚,生育正常。患Ⅱ型糖尿病10年,闭经1年。患者自述在10年前逐渐出现疲倦乏力、消瘦、口干多饮症状,在当地医院就医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间断服消渴丸等几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理想。
在2年前出现月经延后,2-3个月1次,色偏暗、量少,1年前渐至完全闭止。曾使用过黄体酮治疗也未见效。空腹血糖曾高达19.8mmol/L,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6-11.2mmol/L。
1996年5月21日到某医院就医。首诊证候: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眩晕耳鸣,口干多饮,肢麻,下肢轻度浮肿,腰膝痠软,下腹胀坠,舌淡暗、少苔,脉沉细涩。中医诊断:消渴、闭经。辨证论治,证属:肾肝不足,气虚血瘀,冲任失常。治法:补肝肾,益气血,祛瘀通经。处方:黄芪、熟地黄、鸡血藤、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益母草、龟板(先煎)、山药、牛膝、当归、桃仁、艾叶等。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各服1次。原使用胰岛素减量,服药14剂,浮肿消退,诸症有所好转,下腹胀坠未减,小腹仍隐痛。
在原方基础上加牛膝、桃仁的剂量,增强祛瘀通经之力。服21剂后,月经来潮,色暗量少,经行3天即净,小腹痛随减。空腹血糖维持在8.2mmol/L左右,停用胰岛素,其他药物用原剂量。中药方在原方基础上去益母草、牛膝,加杜仲、续断,连续服药2个月,月经周期、色、量渐趋正常。空腹血糖为7.6mmol/L,腹胀痛消失。上方加减化裁,继续调治2个月,月经按期而至,色、量正常,临床治愈。
糖尿病月经失调或闭经,主因是气阴两虚损伤肝肾
专家点评:中医学认为,月经由精血所化生,脏腑、气血、经络的正常活动是产生月经的生理基础;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主要环节。其中肾是产生月经的根本,气血是产生月经的基本物质。闭经病因,《金匮要略》认为是“阴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首次提出了因虚致闭的理论。
《傅青主女科》明确指出了闭经与肾水的关系,指出“经水出诸肾”,“经原非血,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经水早断,似乎肾水衰涸”,“肾水本虚,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外泄”。是从肾的角度探讨闭经的病机的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司血海,“女子以肝为先天,”强调了肝在月经的化生和期、量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早期多见气阴两虚,肺胃燥热。但罹病日久,穷必及肾,肝肾亏损,五脏皆虚,阴精暗耗,气血郁滞,冲任不能正常充盈溢泄,冲脉不盛,任脉不通,从而导致月经闭止不行。可见,糖尿病性闭经的病因病机是由于患者气阴两虚,进一步损伤肝肾,气血郁滞发展而成。
根据“虚者补之,实者通之”,“先补后攻,催经下行”;“勿以通经见血为快”等治疗闭经的原则,制定以滋养肝肾为主、活血通经为辅的治疗方法。方剂用滋肾养肝通经汤。本方以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龟板滋补肝肾、充养冲任;以牛膝、当归、桃仁、鸡血藤活血养血,化瘀通经;白芍、山药舒肝健脾以资化源。诸药合用,使肾精填,肝阴充,瘀滞化,冲脉盛,任脉通,血海满则经水复潮。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糖尿病在中医病学上被称为消渴病,而对于该症的认识和治疗距今已有 2000年的历史。历代诸多医家对本病的病机与治疗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以 “阴虚”为本 ,“燥热” 为标,治疗则以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
消渴病的病机之本为阴液亏虚,关于消渴病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篇 》:“夫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黄帝内经》认为,过食肥甘厚味,热从中生,耗伤津液,发为消渴病。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中,配伍以六味地黄丸,主 治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肺痿消渴,以及小儿生长迟滞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免疫 、降血压 、降血糖等作用,是临床治疗消渴病的基本方。
张锡纯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与现代医学接轨的杏林大家。一部《医学衷中参西录》被誉为“第一可法之书”。在他看来,消渴症多由于元气不升,肺体有热,或因脾胃湿寒、真火衰微,致使肺胞失津,消渴乃生。针对主证,张锡纯使用“玉液汤”化解,此方具有升元气,补气补脾,清虚热之妙。
中药方“玉液汤”组方:生山药、生黄芪、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天花粉(瓜蒌根),能生津养液,还可活血化瘀,及续绝伤的作用。葛根清热生津止渴。配合鸡内金,可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五味子取其酸收之性,固肾生津。黄芪山药偏于补脾肺,五味子偏重于补肾。
玉液汤主针对元气不升,气阴不足,脾肾两虚所致的消渴症。本方以口渴尿多,困倦气短,舌嫩红而干,脉虚细无力为辨证要点。消渴的治疗,远不是一方就能够完胜的,张锡纯所言“此有宜古宜今之不同者,因其证之凉热与其资禀之虚实不同耳”!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7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