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不治疗发生肾衰竭,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可预防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
该病的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老人10年糖尿病没重视发生肾衰竭
患者xxx,女,67岁,2型糖尿病10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每日达4000ml,伴尿量增多,主食量增加2倍,体重在3个月内下降5kg,在当地医院治疗,查血糖12.5mmol/L,尿糖(++++),服用降糖药物治疗有好转。此后患者没有按时服药,也没有做检查。
近1年来逐渐出现视物模糊,眼科检查,轻度白内障。一个月前出现双下肢麻木,时有针刺样疼痛,伴下肢浮肿。大便正常,身体疲倦,睡眠差。多饮、多食、消瘦,下肢浮肿伴麻木一个月,查体,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口渴欲饮,尿频偏黄,舌尖红,苔白,脉细数无力。
血压160/100mmHg,双下肢可凹性浮肿,感觉减退,膝腱反射消失。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尿糖(+++),血糖13mmol/L。诊断该患者为糖尿病肾病3期。西药在治疗上有局限性和不良反应,尤其长期服用对肝肾有相当大的副作用,而患者肾功能已经接近衰竭。因此,采用中药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肾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属中医的“消渴”、“水肿”、“虚劳”等范畴。由于消渴日久,肾气受损,固摄无权,气化失司,精微外泄,水湿内停,泛滥肌肤、四肢,甚则氯损及阳,脏气渐衰,水湿浊毒内蕴,阻遏脏腑功能,弥漫三焦。病症发展终致正衰邪实,阴竭阳亡。故一旦发现需尽早治疗,一旦延误肾功能将衰竭,甚至牵连体内其他脏腑器官,危及生命。
医生使用生脉散合玉女煎加减,药用人参、山药、黄芪以健脾益气,生地、麦冬、玄参、天花粉滋阴生津,石膏、知母、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化瘀,竹叶清心除烦。患者还有口渴欲饮的症状,再加上玉竹、山茱萸。配合中成药服用,以扶正祛邪,温阳补肾,调理患者气血以养。患者服用中药汤剂以及中成药一周后,双下肢水肿基本已经消退。3个月后来医院复诊,水肿褪去,面色苍白改善,脉沉,精神状态明显转好,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明显比之前改善。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专家称,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有30%~40%的患者可出现肾脏损伤。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如果在早期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征兆,积极干预治疗稳定病情,可延缓甚至逆转其病程。
1、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目前公认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有效的筛查方法。只要空腹采集清晨首次尿标本即可检测。随着尿蛋白量的增多,血白蛋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中泡沫增多、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尿蛋白的筛查检测。
2、视物模糊。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可出现视物模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均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大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如果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警惕糖尿病肾病。
3、血肌酐升高。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无尿白蛋白异常,可表现为肾功能异常。肌酐、尿素氮等检测指标可部分反映肾脏功能。还可以通过应用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
4、肾小管功能异常。研究发现,肾小管损伤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可出现,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通过检查肾小管功能,也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呈慢性进展,可导致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5、浮肿。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如果24小时尿蛋白排泄超过3克,就会出现浮肿。也可能出现额头、眼睑、足踝部水肿。明显的全身浮肿仅发生在糖尿病肾病迅速进展的患者中,一般已进入典型的尿毒症期。
6、高血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高血压较常见。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早期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7、贫血。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饮食、氮质血症有关。
(东方红星,文/李烈,约17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