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心肾教育计划发布三大学科联手共治糖尿病心肾并发症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定义为30-70岁间死亡)占人类过早死亡的80%左右,减少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过早死亡是提高人群预期寿命的主要途径。2016年10月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由2015年的76.34岁提高到79.0岁,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将从2013年19.1%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30%。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在2017年发表的对我国五十多万普通人群队列随访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人群因慢性肾病所导致的死亡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有非常显著升高——农村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8.69倍,城市糖尿病患者的相应风险为6.83倍。此外,该研究还显示中国糖尿病人群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糖尿病人群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较非糖尿病人群显著增高(RR1.54-2.4)。近期对我国住院人群疾病谱分析显示,糖尿病相关肾病已经成为导致肾病的最主要病因。在北京等大城市,糖尿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已成为透析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已。国内外研究均显示糖尿病人群心衰发生风险显著增高,且在经典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蛋白尿)均在达标范围内的糖尿病人群中的心衰风险,特别是低龄糖尿病患者的心衰风险仍显著增高。 既往研究显示,目前指南推荐的有非常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措施,尚没有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他汀药物、ACEI/ARB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率,按照指南推荐在有药物治疗适应症人群中的使用率还非常低,提示应仍有必要通过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性提高对已确诊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提高对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致病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的控制水平,合理利用抗血小板治疗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和因并发症导致的过早死亡风险。此外,还需要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开展教育来提高患者对疾病控制的重视程度和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近年来,新近研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在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险性的糖尿病人群中被证实,可在控制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少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同样,新型SGLT2抑制剂也被在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险性的糖尿病人群中被证实,可在控制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少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减少终末期肾病和因肾病所导致死亡、减少心衰风险和全因死亡。此外,SGLT2抑制剂在肾脏严重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被证实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肾脏结局和心脏结局。这些新型糖尿病治疗手段已经成为糖尿病标准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权威指南推荐为在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险性的糖尿病人群中应用的主要降糖手段。随着这些新治疗手段在我国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提高,通过在临床医生中开展针对这些手段作用机制、临床证据和规范应用的教育,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可以从这些手段的治疗获益人群的识别能力,并进而提高在有药物适应症的糖尿病人群中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这些新手段对心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降低糖尿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肾病所导致的早死风险。通过教育为临床医生系统的提供糖尿病标准治疗知识、提高临床医生对指南推荐诊疗手段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科研能力,是落实糖尿病标准治疗,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并最终改善我国糖尿病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策略。 为此,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主办、亚太国际糖尿病联盟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美国心脏学院院士(FACC)、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科主任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科主任赵明辉教授强强联手发起,集结全国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肾科三大学科的全国30多名学术带头专家学者组成专委会,历时10年时间共同开展 “中国糖尿病心肾教育计划(China Diabetes Cardio-Reno Initiative,CDCRI)”。其计划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家医院成立“中国糖尿病心肾疾病防治协作网”,发展全国协作网会员医院1000家以上,评定1000个标准化教育中心,并依托协作网通过线上与线下的配合对我国临床医生和患者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普教育。计划覆盖我国75个城市、培养中青年优秀人才约3000人,科普教育临床医生近3万人,科普患者约1亿人。 计划分为3期,每期历时3年,第一期(2019年-2022年)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厦门正式启动。第一期计划通过线下导师行动会、线上科室会议、专题会议、高峰论坛、科学调研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覆盖全国一、二线重要城市75个,计划线上科普临床医生1万人,线下培养1000名内分泌糖尿病、心血管和肾病专业的中青年骨干,科普教育医务工作者约1万人次,通过统一规范的教材课程使医务工作者扎实掌握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衰)、肾脏疾病的发现、诊断和管理知识和临床防治手段,宣讲糖尿病心肾并发症管理知识技能。同时在开展中采用调研的形式、收集三大学科临床需求,并开展相关科研课题、设立相关科研基金。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定义为30-70岁间死亡)占人类过早死亡的80%左右,减少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过早死亡是提高人群预期寿命的主要途径。2016年10月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由2015年的76.34岁提高到79.0岁,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将从2013年19.1%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30%。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在2017年发表的对我国五十多万普通人群队列随访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人群因慢性肾病所导致的死亡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有非常显著升高——农村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8.69倍,城市糖尿病患者的相应风险为6.83倍。此外,该研究还显示中国糖尿病人群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糖尿病人群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较非糖尿病人群显著增高(RR1.54-2.4)。近期对我国住院人群疾病谱分析显示,糖尿病相关肾病已经成为导致肾病的最主要病因。在北京等大城市,糖尿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已成为透析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已。国内外研究均显示糖尿病人群心衰发生风险显著增高,且在经典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蛋白尿)均在达标范围内的糖尿病人群中的心衰风险,特别是低龄糖尿病患者的心衰风险仍显著增高。
既往研究显示,目前指南推荐的有非常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措施,尚没有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他汀药物、ACEI/ARB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率,按照指南推荐在有药物治疗适应症人群中的使用率还非常低,提示应仍有必要通过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性提高对已确诊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提高对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致病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的控制水平,合理利用抗血小板治疗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和因并发症导致的过早死亡风险。此外,还需要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开展教育来提高患者对疾病控制的重视程度和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近年来,新近研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在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险性的糖尿病人群中被证实,可在控制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少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同样,新型SGLT2抑制剂也被在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险性的糖尿病人群中被证实,可在控制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少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减少终末期肾病和因肾病所导致死亡、减少心衰风险和全因死亡。此外,SGLT2抑制剂在肾脏严重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被证实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肾脏结局和心脏结局。这些新型糖尿病治疗手段已经成为糖尿病标准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权威指南推荐为在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险性的糖尿病人群中应用的主要降糖手段。随着这些新治疗手段在我国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提高,通过在临床医生中开展针对这些手段作用机制、临床证据和规范应用的教育,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可以从这些手段的治疗获益人群的识别能力,并进而提高在有药物适应症的糖尿病人群中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这些新手段对心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降低糖尿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肾病所导致的早死风险。通过教育为临床医生系统的提供糖尿病标准治疗知识、提高临床医生对指南推荐诊疗手段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科研能力,是落实糖尿病标准治疗,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并最终改善我国糖尿病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策略。
为此,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主办、亚太国际糖尿病联盟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美国心脏学院院士(FACC)、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科主任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科主任赵明辉教授强强联手发起,集结全国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肾科三大学科的全国30多名学术带头专家学者组成专委会,历时10年时间共同开展 “中国糖尿病心肾教育计划(China Diabetes Cardio-Reno Initiative,CDCRI)”。其计划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家医院成立“中国糖尿病心肾疾病防治协作网”,发展全国协作网会员医院1000家以上,评定1000个标准化教育中心,并依托协作网通过线上与线下的配合对我国临床医生和患者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普教育。计划覆盖我国75个城市、培养中青年优秀人才约3000人,科普教育临床医生近3万人,科普患者约1亿人。
计划分为3期,每期历时3年,第一期(2019年-2022年)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厦门正式启动。第一期计划通过线下导师行动会、线上科室会议、专题会议、高峰论坛、科学调研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覆盖全国一、二线重要城市75个,计划线上科普临床医生1万人,线下培养1000名内分泌糖尿病、心血管和肾病专业的中青年骨干,科普教育医务工作者约1万人次,通过统一规范的教材课程使医务工作者扎实掌握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衰)、肾脏疾病的发现、诊断和管理知识和临床防治手段,宣讲糖尿病心肾并发症管理知识技能。同时在开展中采用调研的形式、收集三大学科临床需求,并开展相关科研课题、设立相关科研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