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糖友有了最佳体重范围!胖点比瘦点更好
受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邹大进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郭诗颖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生活中,不少人都认为“老了瘦一点很正常”“瘦比胖更好看、更健康”。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微胖状态可能更有益心血管健康。拟于今年5月举行的欧洲肥胖大会上,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将发表一项新研究成果:中年糖友(65岁以下)将体重指数(BMI)保持在23~25,老年糖友(65岁以上)将BMI保持在26~28,心血管病死亡风险相对最低。
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为kg/m²)是国际上普遍用于衡量人体营养状况、胖瘦程度、身体发育水平的指标之一。研究人员纳入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中22874名参试者,随访近13年后发现,相比其他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BMI保持在23~25的中年糖友,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要低13%;在65岁以上的老年糖友群体中,BMI略高于正常范围,死亡风险可降低18%,当BMI为27时风险最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说,脂肪是人体的“能源库”,BMI太低意味着体内脂肪细胞因子减少,营养储备不足,人体可能难以处理突发状况。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减退,脂肪存储不足可能导致各种慢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反之,面对慢性消耗性疾病,有一定脂肪“存量”才能有更好的承受力。“脂肪就好像‘灯油’,如果储量不够,‘灯’就会慢慢熄灭。”所以,BMI稍微高一点未必是坏事,更重要是看脂肪堆积位置和腰围。
根据堆积位置,脂肪可分为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前者储存在皮下,是良性肥胖的表现,多见于腰细臀肥的欧美身材;后者是一种恶性肥胖,主要存在于肝脏、胰腺、肾脏等器官周围,甚至将器官包裹,形成脂肪肝、脂肪胰,扰乱人体正常代谢。因此,当脂肪储存在皮下的脂肪细胞中,没有发生异位转移,即使稍有超重也无碍;倘若腰围超标,脂肪堆积在内脏器官周围,就可能成为多种慢病的诱因。
根据多项国际大型研究,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的BMI保持在25左右,死亡风险最低。相比欧美人群,亚洲人身材偏瘦,糖友的BMI理想参考值应下调1.5~2个单位。不过,由于我国糖友多是“大肚子、小细腿”体型,需特别注意控制腰围,男女腰围要分别控制在90厘米和85厘米以内。同时,我国糖友体重有个消瘦界限,一旦BMI低于20,各类疾病的死亡风险会大幅上升。“如果内脏脂肪堆积不严重,也就是腰围正常、BMI保持在正常范围的上限,会是相对较好的状态。”邹大进认为,综合新研究的结论,我国老年糖友将BMI控制在25~26可能更有利健康。
邹大进提醒,老年糖友还要警惕“肌少症性肥胖”。到了老年阶段,肌肉的质和量都会下降,更需要保证肌肉与脂肪比例的协调。建议老年人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加强抗阻运动,以提高肌肉含量。小腿围是判断肌肉含量的一个简单指标,若男性小腿围小于35厘米,女性小于33厘米,就要警惕肌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