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规定禁止未成年人整容
整容趋势是越来越年轻化,很多未成年人也加入了。据1月15日《法制日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王家娟建议,在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增加相应规定,像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一样禁止美容整形手术,对于违反规定的家长和医疗美容机构进行严惩,让未成年人远离这些风险,更好地健康成长。近年来,整容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未成年人都在做整容手术,甚至已经形成一股风气,但其中的风险却经常被忽略。
另据1月6日光明网报道,1月3日下午,19岁大二女生夏丽莎被推进手术室进行隆鼻手术,原本4小时左右结束的手术,家属在7小时后被通知,夏丽莎因救治无效死亡。
看到这二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立法禁止未成年人整容,更需立法禁止就业相貌歧视!
有研究表明,学生选择整容,往往和他们面临升学、就业等压力有关。特别是相貌歧视行为更是对年轻人整容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在工作场合,女性会遭遇更多不平等待遇,因为美丑差别就会面临职位选择和升职加薪等不平等对待。美女大受欢迎,丑女求职困难。如天津女孩张静只因容貌丑陋,面试千次不成功。又如2018年7月西部网民生热线就曾接到网友小李反映称,自己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却因身高限制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甚至面临违约风险。虽然这位身高没有达标的毕业生最终被特事特办,顺利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但也折射出就业歧视中相貌歧视的危害性和影响力。
学生就学就业前的整容、美容风潮及"人造美女"事件的频频出现,折射出容貌丑陋或容貌平平就业者心中的苦涩和无奈,相貌歧视已成为就业中的一项"潜规则"。2010年,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承担了省妇联性别平等重点项目,就女大学生就业招聘中的性别歧视进行调查。课题组调查中发现,深圳某电子工业园区内,由于80%的产业工人为女工,园区食堂和小食店里到处张贴着美容整容广告,可见“容貌改变命运”正是劳动力市场相貌歧视的映射。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人不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更重要的,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也应是真正平等的。如何消除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特别是相貌歧视现象?如何拉住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上手术台整容的手?当务之急是尽快制订出台《反就业歧视法》,让公民享受平等的劳动权利。特别是要禁止公务员录用过程中的相貌歧视现象,这样做会更具有社会倡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