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男子颈部神经断裂!医生移花接木巧用脚踝神经“绣花”
5月26日,30多岁的中山市民刘明(化名)在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做了一场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手术后,目前已经能自主下床,开展康复运动了。在短短的1个月内,刘明历经2场惊心动魄的手术。
一个月前,刘明因被剪刀刺伤颈部,被紧急送入中山市某公立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彼时的他,在医生及时的抢救后保住了性命。然而,好景不长,在抢救后第20天,刘明发现颈部伤口虽然愈合,但左臂却无法抬举,甚至毫无知觉。
苏彦农是北京积水潭医院派驻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的手外科专家。在中山任期半年以来,苏彦农与本地手外科医生开展了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正是在本地医生的推荐下,刘明才慕名找到了苏彦农。
回想起刘明第一次来求医的场景,苏彦农记忆犹新:“患者情绪上是很着急的。整个左上肢不能动了,患者用右手托着左手进来看诊。没聊几句他就提出了立即住院的诉求。”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中山一男子颈部神经断裂,医生移花接木巧用脚踝神经“绣花”
神经损伤修复难点重重
一番检查后,苏彦农发现,刘明左侧颈部的“臂丛神经”已被刺伤,这是导致他左臂失去感知的最关键原因。
苏彦农提出,要为刘明开展臂丛神经探查、损伤修复手术。然而,这样的手术,难点重重。
其一,臂丛神经断裂的部位就在颈部,大血管、大神经密布,无论探查神经端口,还是手术操作,把握不准都很容易伤到血管,导致大出血等严重后果。
“过去,我们本地医生遇到类似的病例少,开展次数也就少了。但是,我过去每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开展类似手术至少几十例,病人多,开展类似手术的经验比较丰富。”苏彦农表示。
难点二,距离刘明被刺伤已过去近20天,医生要找到臂丛神经断裂的“横断面”并不简单。手术刀轻轻划过,刘明颈部位置的大血管密布,连B超仪器都不能准确探查臂丛神经断裂的位置。
苏彦农表示,神经断裂的“横断面”一般会“泛白”、突起,这被形象地描述为“神经乳头”。在过去手术经验的加持下,苏彦农与医疗团队在颈部位置,细致地寻找近1小时,才找到了“神经乳头”。
可是,历经20天,臂丛神经断裂后已形成了1.5厘米长的缝隙,这成了手术的第三个难点。
“神经损伤修复不是‘电线修复’,并不是简单地把两端缝合起来,就完事儿了。” 苏彦农说,1.5厘米的缝隙,需要用患者自身的神经桥接缝合,才能实现神经损伤修复。
那么,到底去哪里寻找1.5厘米长的神经进行“桥接”呢?
中山一男子颈部神经断裂,医生移花接木巧用脚踝神经“绣花”。
“移花接木”
用脚踝神经来“绣花”
苏彦农给出了答案:移花接木,用脚踝的腓肠神经来桥接缝合。
术中,苏彦农浅浅地划开了患者脚踝外侧的皮肤,一条像米粉粗细的“腓肠神经”显露出来。“这条神经取出后,会让患者感觉脚背发麻,但是不影响患者的自由运动和行走。” 苏彦农说。
医疗团队仔细取出了近6厘米长的“腓肠神经”,合成3股,移花接木,用7/0 prolene的缝线,将腓肠神经桥接到了患者颈部的臂丛神经上。这是一种心脏手术常用的缝针,细如发丝。
整个手术花费了整整3个小时,缝合了12针,才实现了神经“桥接”。
术后第二天,刘明就下床活动,并开始了康复计划。虽然,神经“桥接”成功了,但是,苏彦农表示,臂丛神经要恢复正常的收缩、感知、运动功能还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
目前,刘明已解决了局部疼痛问题,正积极地开展康复治疗,等待着一年后的痊愈。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赵文洁
【作者】 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