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饭竟是“最差的主食”?它是否会导致糖尿病高发?一文科普!

在2013年,有一篇文章引起了医疗界、养生保健学的广泛讨论和关注,文章的标题就是《白米饭时垃圾食品之王》。
乍看这个标题,似乎是为了博眼球的噱头,但是文章内容却也存在着让人思考的论点,比如米饭中的碳水含量的确是非常高。
而且,世卫组织也曾经发布过两次人类限糖令,这并不是让大家限制甜食的摄入,而是要控制糖分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虽然是生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它也是主要的功能物质,但是其存在的形式就是葡萄糖、糖原和含糖的复合物。所以,在许多人看来,米饭就是万恶之源。
然而,这真的存在科学根据吗,我们真的要从此告别米饭吗?
首先,还是那句话,碳水并不是万恶之源,碳水化合物是机体不能缺少的重要物质,它的生理功能与其摄入食物的碳水化合物种类和在机体内存在的形式有关。其实人类获取能量的最经济和最主要来源,能够提供和储存热量。
而且,它也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维持大脑功能必须要的能源,且参与到了细胞组成和多种活动中。此外,它还有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消耗、解毒和增强肠道功能的作用。
其次,大米时垃圾食品的说法,其实完全站不稳脚跟。因为为了改变大米的口感、提高适口性,糙米的确是经过了非常精细的加工。
在加工的过程中,也的确是有部分营养物质流失,比如膳食纤维、维生素E等等。但是,大米可不单单只有碳水,它依旧保留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B族等等
而且,我国居民经过了五十年的时间,培育出了不同类型的白米,它们不仅口感比较好,还有许多的优点。在中医养生学看来,白米饭有一定补中健脾、开胃、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它对人体就是存在益处的,所以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垃圾食品。
既然如此,白米饭作为高碳水类食物,到底会不会导致糖尿病出现呢?
其实,大家都对糖尿病有着错误的解读,它指的是以血糖升高作为特征的代谢类疾病。其出现主要有两个成因,第一就是患者体内胰岛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第二就是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而造成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则包括了遗传基因和环境两大部分。
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哪一类,其实都和遗传基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不过是,2型糖尿病虽然有遗传基因作为基础,但也更多的是受到了后天环境的影响,比如久坐不动和吃的多造成的肥胖,就是它出现的最主要环境因素。
这里所说吃的太多,可不单单是碳水,还有高脂肪食物、高糖分食物、高热量食物等等,所以将糖尿病怪在米饭头上,这显然不科学。
总而言之一句话,米饭就是我国居民优质且健康的主食选择之一。不能否认的是,米饭的确有较高的热量,但它同时也为机体提供了充足的能量,这二者之间其实并不冲突。
所以,大家应当清楚认识到米饭的优缺点,合理搭配三餐才是你真正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