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10个常见育儿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追着宝宝喂饭,追上不张嘴,张嘴又不嚼,一顿饭要吃两三个小时,求剧情反转!答案1让孩子爱上吃饭有8招
1、避免在饭点前吃过量的零食或食物
2、吃饭坐固定座椅(吃饭椅)
3、做些孩子喜爱吃的饭菜,尽量多样化
4、让孩子一起参与做美食(比如包饺子)
5、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跟孩子比赛吃饭,或者互相为对方夹菜。
6、每天孩子想吃的可以点菜,并提些意见。
7、把主动性交回给孩子,多鼓励孩子。
8、少吃多餐,“三餐三点”到“三餐四点”之间,每一餐的进餐时间在15到30分钟之间为宜。
如果孩子已经吃饱了,你还喂他,他自然不愿意吃。小朋友在十八个月左右就已经开始了学习自己进餐,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放手让宝宝去锻炼,孩子就能够掌握自己进餐的方法,但是如果爸爸妈妈(成人)还是不放心,还要喂宝宝,这会剥夺孩子自己进餐的学习过程,自然会缺少主动进餐的能力。
如果担心孩子饿,可以在孩子运动后给孩子吃点比如嘉顿的手指饼干,给孩子适度的补充点能量,告诉孩子只有好好吃饭才可以获得嘉顿的动物饼干,去鼓励孩子自己多吃点。
孩子挑食小妙招:看到孩子一次两次甚至10次20次不吃某样食物,不要给宝宝贴上负面(不吃这样食物)的标签,而是不说任何话,把食物摆在宝宝身边,直到他吃为止。太过于心急的引导,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抗拒心理。
答案2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坐在餐桌前,手里握着勺子,张大嘴巴自己吃饭,可是宝宝恐怕是天底下最难操控的,所以我们先要把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做好后面就是策略。这才能让宝宝好好吃饭。
耐心+细心+策略+吃饭时间=宝宝自己吃饭
这其中,耐心和细心,要求就是家长不要急,跟孩子的语气要温柔方式来说。还有就是吃饭时间。你想让孩子吃多久才能完成。规定的时间到了,就要告诉孩子。时间到不能吃了。但根据孩子情况而定。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所以根据年龄而定。反正就是需要不断的坚持,策略则是下面提到的这些:
策略1
为宝宝提供合适的餐具
适合的餐具能够帮助宝宝更快学会自己吃饭。选择餐具,最重要是三个指标,即款式、材质和色彩
1.款式——方便实用、外形浑圆为最佳
勺子:勺头拐弯、手柄大小适合宝宝手掌
碗:底部带有吸盘,不易导热
2.材质——耐高温的塑料餐具为最佳
选择理由:耐高温方便加热和消毒,塑料质地坚硬,不易破碎,但重量较玻璃和瓷质的轻很多,适合力量较弱的宝宝。
3.颜色——透明或颜色浅的为最佳
选择理由:可让,食物本身的色彩吸引宝宝的注意,且避免彩色餐具带来的危险隐患。
策略2
游戏
吃饭就是让孩子老实做在那里吃。所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小游戏进行。用两个小碗。找一些小的蘑菇一样的蛋糕。这个可以用其他食物来做也行。不是让孩子吃。而是让孩子用小勺子把吃的盛到另外一个空玩。这个就是可以锻炼孩子坐在桌子旁边专注做一件事情。
其实孩子吃饭的时候专注,需要带孩子从游戏中找到。如果孩子离开餐桌就证明孩子已经不想玩,就不要强制。吃饭的时候孩子离开餐桌,就告诉他,如果饿了,什么也不能吃。等到下次吃饭时在吃。
孩子的吃饭也是需要规律,到规律也是需要慢慢引导孩子。
答案3
1、这个是需要1-3个月的时间去纠正的,我们首先是要接受宝宝的这种现状,还有就是这事一个立规矩的一个范畴,我们要遵循宝宝的天性。
2、那么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先给宝宝立下一个约定,比如我们可以先给宝宝说,我们要吃饭了,但是呢我们吃饭的时间只有1个小时,过了这一个小时,饭菜都亮了,那么我们就不能吃冷饭冷菜了,如果宝宝不听话的话,那么宝宝我也不会给你买东西吃了好不好!
3、这是和我们和宝宝建立习惯和建立规矩的时候,我们需要和宝宝磨合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有经历的大概在18天-30天左右,有点漫长,每次喂饭的时候不能超过1个小时,并且要给宝宝多次的说我们之前立下的规矩,并且后续宝宝肚子饿的时候,我们也要和宝宝做好沟通,沟通的原则,还是要先承认宝宝的感受,然后引导宝宝说出为什么会饿的原因,然后帮助宝宝分析这个问题,再让宝宝知道我们的规矩,这个阶段就是让宝宝知道,如果不吃饭,后面饿了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能吃了(此时作为父母可能担心对宝宝身体有影响,但是我们只要喂上1个小时了,宝宝就不可能会饿到了,毕竟宝宝吃饭了,不是没有吃)
4、此时我们的时间先控制在1个小时,过了1个月以后,我们可以慢慢地压缩喂饭的时间,按照15分钟的梯度减少,慢慢的让宝宝规定在合理的时间内吃完饭,这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过程,宝宝养成这个习惯也是长时间试探我们的结果,所以不可能一下就能改变,我们要给宝宝时间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就问题了!!
二、长期迷恋电视、iPad、手机游戏,关掉小火山就爆发,根本没法灭,难道只有停电这一招?答案1
首先要考虑一下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是否影响到孩子,造成孩子过分沉溺于看电视,玩手机的情况。分析如下:
1.宝宝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爱看电视,比如宝宝生活的空间总有电视,容易受到电视的干扰;宝宝身边的人总爱看电视,把电视当背景等。
2.没有时间陪孩子,为孩子安排的日常活动比较单一,就把让孩子看电视当作带孩子的便捷之道,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沉溺于看电视。
3.由老人带养的孩子。如果老人爱看电视,宝宝也会受影响,而且老人体力有限,户外活动时间缺少。
4.有些家庭内部电视作为背景一直开着,孩子就很容易被电视的画面所吸引。
5、父母爱玩手机,宝宝会受影响,也喜欢玩手机,玩游戏。
6、家里的电脑用来玩游戏,宝宝也耳濡目染也喜欢玩游戏。
建议:
1.房间不要一直开着电视,要固定时间
有的家庭客厅或客厅中的电视常开着,容易养成孩子盯着电视看的习惯。建议家人商量好尽量少开电视。
2、有的家庭中没有为孩子规划特定的生活空间,孩子缺乏固定的玩耍空间,总是与成人共用客厅、餐厅;这样大人一旦开电视,孩子自然受到影响。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建议尽可能在孩子玩耍时开电视。
3、年幼的孩子对于时间缺乏具体的概念,外观有趣、价格便宜的定时器可以给孩子具体的感受。家长可以定时30分钟,让孩子看合适的电视节目,待定时器响起的时候提醒孩子“还有5分钟”。孩子看满35分钟之后,就告诉孩子该休息一段时间了,并彻底关掉电视机。当然首先是要征得孩子同意。
4、制作“电视卡”,全家“刷卡看电视”。用卡纸制作一些“电视卡”,和孩子一起商量确定,每天发放15分钟或30分钟的电视卡2~3张,由孩子自行安排看电视的时间,“电视卡”用完后就不能再看。这项游戏最好大人和孩子一视同仁,全家可以“刷卡看电视”,大家每天得到的卡也差不多。这样不仅能够公平游戏,还能锻炼孩子的“规则意识”。
5、安排丰富多变的日常生活,减少孩子对电视的注意力。
可以去公园、和小伙伴玩耍游戏、听妈妈讲故事……孩子是不会“惦记”看电视的。电视是孩子没人陪、没有好玩的事情做的时候的选择。家长不妨每天给孩子安排一些不同的活动,如:外出散步、给孩子讲故事、画画、搭积木等。孩子有了更想参与的活动,就不会整天看电视玩游戏了。
6、如果确定要看电视,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节目,这样还能和孩子一起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一起分享电视带来的快乐。这样能增强孩子的理解水平和提高鉴赏力,加深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总之,让孩子不要沉迷于电视和游戏,关键还是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当孩子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了,自然而然就会减少对电视 和游戏的关注了。
答案2
给父母的建议:
孩子迷恋电视、手机游戏等,主要还是由于枯燥乏味、呆板无趣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父母不但要在百忙中舍得花时间、花心思去照顾孩子,而且要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终止孩子对电视的迷恋。让孩子多接触其它活动,当孩子感受到还有比电视更有趣的活动时,自然会摆脱对电视的迷恋。
1、选择节目,控制时间。
家长要通过电视节目报,提前对电视节目进行筛选,注意在前一天放手让孩子选择第二天需要收看的节目,但必须在二小时以内否则要惩罚。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定好规则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孩子知道:每天什么事情做完可以看多久的电视。要让孩子知道,不能占用吃饭时间、做作业时间、睡觉时间看电视。而且,规定下来就要持之以恒。这样,孩子会知道父母对他是松弛有度的。另外,要提前给孩子适当的提醒:“你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可以看,等会儿我们要做其他事。”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不至于突然地说结束就结束。一般每天控制在二小时以内。为了控制时间。
2、孩子房间不放电视机 。
现在,几乎绝大部分家庭都把电视放置在卧室。孩子的房间里有了电视机,自然为孩子过度依赖电视创造了条件,也自然而然减少了孩子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所以,要纠正孩子爱看电视的毛病,最好不要在孩子房间放电视。此外,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视在家庭中的影响。同时把家里的电视机由客厅正中最显眼的地方移至到角落的地方,把家里的多个电视机找个原因淘汰成一个。使孩子没有必要犯错误,也没有可能犯错误的机会。
3、父母以身作则
一个家庭,父母本身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不想让孩子看电视,家长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如果父母沉浸在电视的乐趣中,孩子就会受其影响或模仿。因此,为了纠正孩子爱看电视的毛病,全家人都要规范自己的收视习惯,规划出固定的收视节目和时段,让孩子明确何时是他的收视时间。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纠正孩子爱看电视的毛病。当然,也提倡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家长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在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不但会培养孩子和家长的亲情,改善亲子关系,而且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解某些电视内容,特别是涉及到暴力、爱情等节目,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养成阅读习惯。父母在家中多摆放一些书,买些孩子感兴趣的书。用阅读代替看电视、手机等。
开展亲子活动或陪孩子玩游戏
一起进行亲子活动或玩游戏。比如体育活动,有条件的话爬山活动、外出旅游活动等一些真实的生活。因为人必须透过行动来创造反映真实的自我认识。成长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真实的行动,而不是虚拟的。
6、鼓励做家务
与孩子一起做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及时肯定并感谢孩子。
7、提醒服务
提醒孩子完成作业并由孩子自己安排学习任务,赏识孩子的统筹能力。
8、饲养小动物
多让孩子负责照料家里的花草、小动物等,最好在家里养些小鸡、小鸭,因为孩子喜欢照料小动物。起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与关心他人的意识的建立。
9、对于过度迷恋电脑游戏的孩子要与孩子谈判
能否先设法了解一下孩子是怎么认为和感受电脑游戏的?要与孩子谈判,不是绝对不许玩,必须做好功课,做完家务才能玩,或者,双方订出“协议”,在什么样的时候可以玩,在什么样的时候绝对不许玩!双方要说到做到!(注意使用“强化”与“惩罚”的方法)
父母双方可以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让孩子感到有压力,感到有些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做了父母会很生气,玩起来也觉得没有意思了,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会对其不良癖好产生抑制作用,另外,尽可能转移孩子的兴趣,一旦孩子有了一点改变,便立即给予肯定,给予奖赏,加以强化。
答案3
①电子设备影响视力,更影响视觉。孩子1岁多对颜色处理发育完全,但追踪物体,深度视觉等能力还不完善,电子设备会影响相关功能的发育。
②彻底远离电子设备不现实,生活中到处出现,大人自己也离不开,孩子肯定好奇。但是我们要尽量控制。
③远离电子设备的三个建议:A 限定时间,包括每天的总时间,每次的时间(美国儿科学会,儿童荧屏时间:1岁半,2岁以上每天1小时)B 限定场景,非不得已的情况,比如单独带孩子,长途飞行孩子比较焦躁的情况,吃饭,睡觉前禁止使用。C 电子设备的替代方案:小玩具,涂鸦本,桌游,运动
如果没有替代方案二,只是单纯的限制,一定会遭遇反弹。电子设备本身不是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在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咱们做家长的应该要有意识的跟电子产品竞争,跟孩子好好的完,带孩子痛快的玩,让快乐充满孩子的内心,这样孩子就不需要从电子设备里找满足感了。
三、孩子自控力差,动不动就打小朋友,老给家长惹事儿,这回轮到大人的小火山爆发了,怎么灭?答案1
孩子打别的小朋友,让父母难堪,还得经常赔礼道歉,甚至在幼儿园被老师“教育”。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孩子打人和我们认知里成人的打人是不同的,没有任何数据显示,小时候爱打人的孩子将来就有暴力、凶残倾向。
首先,父母需要做的是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觉察情绪,接纳情绪,学习情绪,放下情绪。只有当父母放下情绪,平和的和孩子沟通,才有机会发现孩子打人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进而引导孩子改变打人的习惯。
其次,通过和孩子的沟通,找出孩子打小朋友的原因:1来自环境中的模仿、学习。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满暴力,小朋友打架,父母打孩子,电视中的打斗场面等等,这都是孩子模仿打架的对象。2攻击小朋友达到某种目的。他需要通过攻击抢玩具,让其他小朋友服从他,听他支配。3受到挫折时负面情绪的发泄。4打其他小朋友是他吸引人注意的一种手段。
最后,我们在从根源出发寻找更适合的方法引导孩子不打人。1模仿。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尽量少打孩子,同时避免孩子看暴力的动画片。2情绪释放。这就需要父母从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正确的释放自己的情绪。3行为习惯的原因。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展示父母和邻居、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的与小朋友相处,获得小朋友的认可、喜爱、尊重。
这里有两个处理的小技巧供参考:
1、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暂时不予理睬,用此“惩罚”他的攻击行为。让他思过、反省,直到他平静下来。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倾诉、打骂的攻击原型。等他冷静下来,再问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教给孩子相应正确的处理方法。
2、游戏引导。6岁以前孩子主要以感性思维 为主,所以对6岁以前讲道理几乎没用,道理需要逻辑推理,有因果关系,孩子往往听不懂。角色扮演、做游戏、讲故事等都非常适合这阶段孩子。把各种冲突的情景编成故事,再用做游戏、扮演角色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引发孩子的感受,并找到化解的方法。当孩子在3岁以上还“打人”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打”他,可以在游戏中消除。比如,孩子用粗野的话和行为攻击你,你也可以和他玩对骂对打的游戏,以解放他被压抑的情绪。
答案2
打人的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这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不过,由于这个时期也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还是要注意引导,不然,孩子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习惯。宝宝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第一,宝宝出现这种攻击性行为,是他在尝试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事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制造出一些事情来,比如,被打的孩子会哭、会叫喊,大人会急得团团转。第二,不会用语言表达,宝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无法用语言和别人进行很好地沟通。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用武力解决。
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宝宝打人、咬人或推人的。虽然孩子还不会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但他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成人的语言了,你可以帮助他表达和分析。比如,有一个小朋友抢了你家宝宝的玩具 ,他不知道怎么要回来,于是就动手打人了。这时,你可以先问问被打的小朋友有没有事,然后再对自己的宝宝说:“是不是小朋友抢你的玩具,你想要回来呀?下次再有这样的事,你要找妈妈,妈妈会帮你的,但是你不能打小朋友!”
孩子间很容易互相模仿,看见别人玩小汽车,他也想玩。而且,这时的宝宝还没有物品归属的概念,不知道别人的东西是不可以占为己有的,所以互相抢玩具的现象会时常发生。为了减少摩擦,带宝宝出去玩,可以多给他准备几件玩具,看别的小朋友玩什么,你最好也拿出同样的东西让他玩。
如果宝宝为了得到别人的玩具而动手打人,你不要让他从打人中得到好处。他打人了,别人害怕他,就只好把东西给他。经常这样,那他就会把打人和得到好处联系起来。
答案3
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刚刚建立的自我意识是很强的,分不清你和我们的概念,所以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会发生冲突,对于这种情况你不必着急者下定论,这种行为是很正常,平常父母要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榜样,让他学习我们怎么跟人交往,经常对孩子说:对不起或者谢谢等简单词汇,跟他人打招呼主动热情,都是在为孩子树榜样。多选择孩子熟悉的环境,可以把小朋友带到家里,也可以把邻居家的小朋友介绍给孩子,帮助孩子逐渐适应与人交往。父母先要冷静 ,同时要向孩子表明我们的感受,哪些是对的,哪些是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希望他怎么做才是对 。结合我们的情绪,看出孩子的情绪,说出孩子的情绪,教孩子表达他的感受,同时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
四、一不如意宝宝就大哭大闹,吵得脑袋疼,直到家长投降为止,大人只想静静……答案1
宝宝不如意大哭大闹,一般会分为几种情况,
1 、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会大哭大闹;
2、面对失败挫折的时候孩子也会哭闹;
3、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比如没睡醒或者是肚子饿,或者是想家人的时候,也会烦躁哭泣。
应对孩子要求的三个原则:
原则1: 适当满足,适当拒绝。
美国学者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两组孩子,其中一组的家长从来不让孩子吃糖;
另一组的家长则适当地给孩子吃糖,但不是无节制地吃。这两组孩子都被无限制
地供应糖果,第一组的孩子会不停地吃,没有节制;而第二组的孩子则会很好地
控制自己,吃了几颗以后会自己停下。
实验表明,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反而愿望更强烈,不容易自制;而得到适当
满足的孩子则不那么渴望,行为得当。
所以家长不必太执着,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满足。
原则2:
先说好,再说不。先顺应孩子的心理,答应他的要求,等孩子心情平和了,再去商量要怎么做。一定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孩子因为得到了满足,投桃报李,就较愿意接受“约束”。
原则3:
约定、规则的执行要有弹性。
总之,一定是先顺应孩子的心理,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
答案2
宝宝的年龄段不一样,面对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哭闹的原因也各有不同,这是每一父母都会经历和面对,而且都希望能够很好的解决掉,那要如何解决呢?这就需要父母从自身来找原因并做出调整,因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归根究底是父母的问题引起的,所以在面对孩子这种行为的时候,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接纳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理性的看待,实际上孩子的行为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对错之别,因此父母面对孩子的哭闹,不能什么都顺从,要分清是不是需要,一定要让宝宝知道,不是想要就能得到,千万不要宝宝一哭一发脾气就顺着她,这样只会让她的脾气越来越大的。再就是宝贝发脾气哭的时候可以不管她先,让她觉得哭和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然后在宝宝平静下来后,跟她讲道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做好打算,从长计议,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建立,一个坏毛病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父母在解决的时候,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加强沟通引导,做到了,及时鼓励,表扬,只要父母用心,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五、宝宝睡觉:七上八下当“搬运工”;拿床当蹦床;喜欢装睡;睡前必哭,您家宝宝更喜欢哪个?答案1
首先要对宝宝睡前行为进行区分。七上八下当搬运工,拿床当蹦床,这些属于兴奋玩耍,父母正确引导即可。特别注意疾病类的,例如肠胃不舒服导致哭闹,缺微量元素血钙会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导致睡不安稳等等就需要及时就诊。
针对宝宝睡觉前兴奋,贪玩,哭闹的情况,如何应对。
首先、父母处理自己的情绪。宝宝晚上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结果一个小时还在到处爬,兴奋的不行,估计父母此刻应该要抓狂了,第二天又得浑浑噩噩了。而此刻再次面对宝宝的时候,又有几个父母能平和淡定的和宝宝沟通呢。因此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处理自己的情绪,平和淡定和引导宝宝快速入睡。
其次、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睡眠的环境。1室温适宜、安静,光线较暗。盖的东西要轻、软、干燥。2有爸爸或者妈妈陪伴,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3
最后、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1固化作息时间。不仅仅是睡觉的时间,还包括:①睡觉前,要留出固定的游戏时间,游戏性质最好是,由兴奋过渡到安静的类型。②宝宝应该有固定的洗澡时间,既讲究卫生,又放松身体,这是很重要的一项。③可以给宝宝讲睡前故事,读绘本,阅读的氛围能够放松心情,为接下来的入睡做好准备。2睡前不宜太过兴奋。3白天让宝宝多进行户外活动,不仅可以让宝宝锻炼身体,还可以消耗宝宝精力,晚上睡的香。3睡前少吃。睡前吃东西,容易造成胃胀气,难以入睡。
下面是我自己针对我家宝宝睡觉困难的问题解决之后总结落地的方法:
首先从自身角度出发。
1、引导灌输宝宝时间观念。每个时期针对宝宝的爱好,有针对性的提醒宝宝,灌输宝宝睡眠的重要性。例如家宝宝有段时间想当宇航员,我告诉他只有早睡早起,身体才能长的棒棒的,才会当上宇航员。
2、逐渐固化父母自身的时间安排。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安排需要结合宝宝的行为习惯。例如我家宝宝晚上回家,都会玩自己的玩具1个小时,按照目标细分,首先我要尽量保证我家的宝宝要在八点左右回到家,然后有一小时左右玩玩具的时间,然后三分钟左右的翻翻乐游戏,在九点左右开始洗漱,然后让宝宝在九点十五分左右开始讲故事,然后九点半左右开始换睡衣,进入睡眠过渡期。最终实现宝宝十点半左右睡眠。
3、给宝宝创造适合睡觉的环境。这里包括房间的光线问题。尽量在宝宝上床后把房间灯关掉。我家宝宝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晚上怕黑都是开灯,结果自然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容易进入睡眠。到目前为止,我家宝宝也仅仅是关掉房间的灯,但是需要打开房门,打开外面客厅的灯,让少许光照进房间,不会让房间进入完全黑暗的环境。被子的厚薄问题,房间的温度湿度。被子和房间温度湿度都是为了让宝宝身体感到舒适,最终有利宝宝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4、避免宝宝睡前会让宝宝兴奋的事情发生。如果宝宝处于兴奋状态,自然很难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我是在宝宝听完故事后,立刻让宝宝换衣服躺在床上,并让宝宝自己独处一会,让宝宝的情绪尽量平静下来。告诉宝宝,要是想睡觉的时候喊爸爸,爸爸会来陪伴你睡觉。这样在宝宝喊我的时候,他已经从心里想睡觉了。睡起觉来自然能够很快睡着。
其次从宝宝角度出发。
1、让宝宝接受早睡早起。通过数量级的提醒和引导,让宝宝自己从心里接受早睡早起。例如早睡早起的好处,身体好,眼睛也能休息好,白天才能有力气为玩,早睡早起长高个,早睡早起大脑休息好就会变聪明等等,让宝宝接受早睡早起。
2、按时睡觉给宝宝一定的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我自己就是列了一个表格,并且明确的告诉宝宝,每天按时早睡早起,就可以在当天的方框内打对号,如果一个星期按时睡眠可以得到一个想要的玩具,一个月按时睡眠同样可以得到一个想要的玩具。同时每天早上都及时的夸奖宝宝昨天按时睡觉,早上能够按时起床。
3、借助外力。这里有几个方法,一个是借助学校的奖励,引导宝宝,只有按时睡觉,才能按时早起,准时上学,这样就可以得到学校的全勤宝宝奖。一个是宝宝要早睡早起,争取每天第一个到学校。一个是宝宝要每天早起,这样才能和爸爸说再见,否则你起床了,爸爸已经上班去了,只能等到晚上才能看见爸爸哦。
答案2
孩子在睡觉的时候不睡,这个不是太大的问题,如果确实和家里的作息冲突了或者是因为孩子不睡而影响第二天正常的上学,我们或许可以和孩子做一些约定,(也可以说是立规矩)。
再一个孩子往往不睡,在床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或许我们可以在白天多陪孩子做一些游戏或者体育锻炼,把孩子多余的精力消耗掉,孩子也就乖乖的上床睡觉了。
当然也可以在睡前陪孩子阅读,当孩子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原来的习惯也就慢慢变少了。
至于说的孩子在睡前哭泣,是否宝宝是吵着要找哪位亲人过来陪伴,如果是这样,孩子是缺少安全感,我们做家长的也是可以通过和孩子亲子共读,来让孩子慢慢建立起安全感,然后哭泣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的。
六、孩子不爱看书,没有阅读习惯,朋友或邻居家同龄孩子有的能认识500字,自己孩子一句话都认不全,谁有招?答案1
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看书有5招:
1、良好的家庭阅读气氛
2、适当的早期读物
3、适当的亲子阅读指导
4、亲子阅读环境
5、有效的陪伴
作为家长应该摒弃攀比的心理,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压力,相信孩子的能力,每个孩子的成长规律,语言敏感期都不一样,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爱上阅读,再慢慢进行识字训练,以上几招用起来,你会发现孩子的转变。
比如“邻居家的孩子认识了500个字,而我家宝贝学会了擦桌子,你们都是最棒的小孩。如果宝贝也会识字,就更棒了。
横向比较梳理榜样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有点,这样可以让她们更加踏实的进步成长。
答案2
孩子不爱阅读,先想想自己在带孩子时是怎样的,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
1. 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
2. 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3. 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
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一直在模仿、复制你的行为和习惯,你怎样去做事,他就会怎样。
所以,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呢?试想,家长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看书,这可能吗?
除此以外,如果你也有意识跟孩子一起看书,但孩子还是没有太大的兴趣,那么您要注意以下几点了。
1、没有提供良好的家庭阅读气氛给孩子,也是刚才上面提到的那几点, 一个父母从不阅读的家庭,孩子很难知道阅读为何物,更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因此也就无从“爱上阅读”。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希望孩子表现出怎样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先做出怎样的行为。
2、孩子产生抵触阅读情绪,可能是不认同您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而往往孩子最反感的就是您的这种教育方式,因此对阅读产生非常大的抵触情绪。
3、孩子没有阅读的选择权。其实,很多父母不知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是不喜欢看书,只是他们还没找到自己喜欢看的书。您是否自以为是的给孩子买回来很多好书,都是些什么排名靠前的最畅销的或是经典的图书,可是否有想过这些是孩子想要看的书吗?
4、您是否陪孩子阅读了亲子阅读是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方式。您和孩子阅读过程当中,孩子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您可以及时为孩子解答,孩子就不会因为看不懂而不想继续阅读下去了。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1、父母以身作则,带头阅读,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尹建莉老师说过,“爱阅读其实也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就像他们爱玩的天性是一样的。家长要做的是,早早地把书籍引入他的生活。”这样同时也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气氛。
2、尽早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并且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
这大概是最传统的亲子阅读了,为孩子大声朗读,不管他们是什么年龄,都会非常喜欢这项温馨的亲子活动。
3、经常带孩子去家附近的图书馆或者书店,让孩子在书的海洋中自由选择。
这样能陶冶孩子的阅读情操,同时您也可以多了解到孩子爱看的书籍,避免了您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给孩子购书。
4、改正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放低身态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进行沟通,您会发现孩子会改变对您的态度,愿意和您沟通。
5、孩子买的书籍品种要丰富,不要有局限性。
孩子爱看什么书,不爱看怎么书,大人可以引导,但不应该过分限制。孩子读书有个问题,不像成人,有意识选择一些书补充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孩子读书,如果自己选,往往是只读自己喜欢的类型,这样下去,思维也就局限在一个套路里。所以买书,无论是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漫画绘本,都应兼收并蓄,也就是知识面要买够。
6、家庭活动中不忘带上书本。
暑期孩子们玩的时间肯定比上学的时候多,做父母的自然也会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玩,那么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把书本带进这些活动。
总之,先从自身和家庭环境找原因,再对症下药,相信只要有你的陪伴,宝宝一定会爱上阅读的。
七、在家小霸王,出去常被欺负,只会跟家长哭诉,奥特曼在哪里?答案1
这就是典型的“窝里横”, 孩子“窝里横”往往是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过于纵容的结果。由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于娇惯,孩子一发脾气就唯孩子是从,这种互动方式日益被固化后,孩子就渐渐获得了一种意识——在这个家里,我是老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反应模式,又不断强化着孩子的这种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自我、任性、唯我独尊,以为自己的意志就是家庭运行的法则,“怠慢不得”“教训不得”,成为典型的“窝里横”。
可是,外部的社会环境跟家里不同,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一旦面临跟家庭内部差异甚大的外界社会环境,既定的反应模式失灵,孩子无所适从就在所难免了。另外,由于长期被溺爱、万事包办,孩子很多应有的生活和交往技能无法习得,自然也就无法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一旦被迫独立面对外界的集体生活,强大的差距很难让他的内心强大起来,自然很容易怯懦。一旦在外面受挫,孩子更容易回到家里“有恃无恐”地宣泄,又加剧了“窝里横”,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孩子小时候发泄的对象是家长,长大后他们发泄的对象可能是伴侣,是孩子,这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亲密关系。
避免孩子“窝里横”需要改变教养方式
孩子家里家外一硬一软,其实是父母教养方式惹的祸。要想改变孩子的这种“两面派”行为,还得从改变教养环境做起。
1、 不再过度保护。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比如收拾书包,洗袜子,整理自己的房间。不介入孩子与他人纠纷,而是接纳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情绪平复,引导他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会孩子学会尊重家人感受,进而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在家里发威时,受伤害的父母要向孩子表达自己受伤的感受,让孩子学会尊重,这样多做一段时间,孩子就学会父母的表达方式,进而在学校不再受委屈。
3、多给孩子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
因为同伴交往是平等的,外人不会像家人那样小心翼翼地伺候孩子,如果他不修正自己的行为,就会受挫。在孩子获得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大人再向孩子传授一定的同伴交往技能,并放手让孩子去实践,让他在独立解决交往冲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4、对孩子的进步加以表扬
对他的进步和闪光点要多加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这样,他的内心才能更强大,才能多一分独立面对外部世界的自信。
答案2
孩子在家历害,其实是大人造成的,或者家里的长辈经常让着孩子,或者是不管是否有礼(理),都会和孩子一争高低,或者家人会挑衅孩子,或以看到孩子哭闹为乐趣去逗孩子,这都是让孩子歇嘶底里的原因,如果孩子闹时,我们可以试试用冷静法去处理,或者用转移注意力法去处理,待孩子情绪好些时再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说心里话。
孩子因为对外界不熟悉不了解,因而很胆小,会被欺负。要努力培养孩子对外界的了解,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多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多方接触社会。孩子的这种情况就会好起来的。
八、做事磨蹭拖拉,家长恨不得替他干……答案1
孩子之所以磨磨蹭蹭,有一大半的“功劳”都在家长身上,每个磨蹭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停催促唠叨的家长。
孩子磨蹭的原因:
1没兴趣。
2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要抓紧时间
建议配备的工具:倒计时的番茄钟,沙漏,时间规划表格,星星榜(给孩子奖励小红花等)
3顺应心理,孩子心情顺畅,主动性会高些。
4兴趣不大,或有更好玩的事情吸引
5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6 孩子磨蹭,是不是我们大人不敢放手造成的?是不是我们包办太多造成的?是不是我们做家长的太焦虑了?
其次,我们教育孩子,心静是非常重要的。经常反省自己,放下执着,去理解孩子,改变我们的认知,就会慢慢平和。
孩子磨蹭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不发火?
第一个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时间紧,应该快一点儿。-------告诉自己:其实不急,耽误三五分钟没关系。第二个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你应该开始了
------时常反省: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她可以有自己的打算和安排,她正在做的事情是有理由的,孩子自然还有这样“磨增”的时候,我在认知改变后,一般就能平静地等待,或者只是温和地催一下。
面对孩子的磨蹭,我们真的不能再这样催促下去了。
1 管住自己的嘴,控制自己不去催促,不去唠叨。
2 明确父母和孩子的界限,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3 用行为引导行为。批评教育不能解决问题,打骂,帮着孩子干,更是解决不了问题。
比如孩子早晨磨蹭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做,建议孩子几点几分出门比较合适,我们在这之前收拾利索,在客厅等他,不催不喊,他什么时候收拾好了,就什么时候再出门。
会迟到吗?也许会。那他也只能接受迟到的后果。如果出门晚了,也不会批评或者是发火,会在路上说一句:你看,咱们晚出来十分钟,就在路上堵了好长时间,弄不好就要迟到了,明天咱们争取早十分钟出来,你还能早到学校玩一会。
几次下来,孩子就心中有数了。
很多时候,不妨狠下心来,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
4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从日常小事做起。
比如孩子睡觉前的讲故事,可以约定好就5分钟,然后给孩子设置好闹铃,让孩子感知5分钟其实一点都不长,孩子刷牙,设置3分钟沙漏,让他去感知时间,慢慢的他就会心里有数了。
5 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孩子磨蹭,可能正在积攒内心的力量
所以想要让孩子不磨蹭,要先从改变自己入手,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孩子,影响孩子。我们家长要对自己有觉察,对孩子有同理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答案2
这件事我觉得使我们认知的问题,其实觉得宝宝磨蹭想象我们的动机是什么呢,其实是我们太急躁,使我们太心急,我们不需要太在意宝宝这个过程,宝宝磨蹭还不如说宝宝在多次尝试,宝宝每次磨蹭其实是个试错的过程,宝宝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的事情,一次一次的尝试,一次一次的验证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鼓励宝宝,但是呢,我们要加强引导!多给宝宝沟通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宝宝磨蹭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去让宝宝提前做我们要做的事情,比如,我们要去玩了,需要开车,你就可以给宝宝说:”宝宝,我们马上就要去玩了,我们要开车,你先去吧你的东西放车上去,等我们哦, 我们会给你一个小小惊喜的,好不好呀!我们要让宝宝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先去理解宝宝有哪些想法,然后尊崇这种想法,那么此时宝宝就不会磨蹭了,因为没有谁会对自己的想法磨蹭!
九、逛超市,见到东西就想买买买,不买就哭,买了家长就得哭,求安慰。答案1
在孩子买买买这个问题上,不外乎就两种,一种是零食,一种是玩具。
家长一方面担心吃零食会对孩子身体不好,而且不给孩子买的话,孩子哭。大人跟着也难受。
第二个就是玩具,家长往往会觉得家里已经有了玩具,不需要再次购买。
首先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吃零食确实对身体不好,但是现在孩子还小,他也不能认识这些食品对身体的危害,我们家长或许需要提前和孩子沟通过后立一个小规矩。(拥抱未来亲子教育有专门的立规矩课程,相信一定能够帮助到你)
第二个是孩子会买很多玩具,有时候男孩子会更多一点,这个时候家长所认为的孩子已经有了玩具这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完全是由家长的好恶来决定要不要买或者是买什么玩具,而忽略的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而孩子的智力恰好是在游戏和玩具中得到锻炼的,孩子需要一些玩具来思考和学习,做家长的或许这个时候稍微慷慨一些,在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比较好。
如果确实因为有特殊原因,我们一定要和孩子说实话,不要欺骗孩子,孩子是能理解我们的。
答案2
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只要喜欢就希望拥有的想法,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真实心态。但若是每次因哭闹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玩具,你的妥协才是致命的错误。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明确告诉宝宝喜欢和拥有是两回事,并且坚持你的观点,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促使宝宝离开现场(例如:我们先到摇摇车那里想想再决定好吗?)。
另外下次出门活动前,一定要和孩子先来个约法三章,给孩子有个事先的心理提示,逐步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并帮助他们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
例如:出门前跟孩子先沟通
宝贝请看着妈妈(注意务必让孩子看着你的眼睛),蹲下来双方眼睛平视后再说下面的话。
宝贝我们接下来要去超市了, 去超市前,妈妈跟你商量下,咱们来做个约定:到了超市经过妈妈的允许才可以拿货架上的东西。宝贝明白了吗。(注意只说一条要求)
接下来让孩子再复述一遍,看是否听明白了。(切记)
接着再对孩子说,如果你做到了,妈妈就奖励你。。。。(孩子喜欢的东西),做不到,就要受到惩罚。。。,并且奖励也没有了哦。(切记让孩子再复述一遍奖惩内容)
最后再告诉孩子,期间可以给她一次提醒的机会,一旦再次发生,买完东西马上执行约定。
注:
1、到达目的地可让孩子再次复述约定(防止忘记),并鼓励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2、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多次执行后,孩子才会逐渐建立界限的意识和知道父母的界限。尤其是第一次时很容易违反约定,同时知道还要受罚,当场可能要哭闹,此时切记平和对待,将孩子带到一边,安静的等在一边,并且尽可能的去同理孩子的情绪,等孩子完全释放完继续购物,回家后按约定执行。
3、允许孩子有反复的过程。
答案2
孩子每一个行为或情绪的背后,都与家长日常的教育分不开,碰到这种情况,父母首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接纳孩子情绪的时候学如何引导孩子立规矩,进超市前,先和孩子约定好,碰到喜欢的东西,一次只能买一个,这里一定要做必要的沟通,家长平和的看着孩子,说规矩前要有眼神交流并且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态度等,先处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告诉孩子怎么做的时候,一次只讲一件事,并让孩子重复约定好的事。做到了及时奖励和肯定,做不到于次执行上面的做法或处罚,比如:当孩子选择了两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们进来前约定好的,一次只买一个,现在两个,要么从中选一个,要么两个都不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决定选择。需要多练习。
答案3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带孩子逛超市或商场,孩子的手不停地往购物车里搬东西,而一旁的父母边喋喋不休地数落,边往回放东西。孩子可不乐意了,缠着父母,非要不可的架势。家长若是坚持不买,孩子会就地打滚,上演一出“哭戏”。
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购物要求,家长是又气又恨的,但多数最终敌不过孩子,还是会缴械投降。时间一长,孩子就发展成“给我东西”,要求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过分。
如何不让孩子养成“给我东西”的习惯,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购物要求,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对购物欲十分强烈的孩子,家长尽量少带孩子逛超市,或是逛超市之前先商定好,只许买一样东西,且不能超过预算的价钱。
2.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购物要求时态度要坚决。家长不能左右为难,迟疑不定或是推说下次买,要言简意赅地说明理由,并坚决拒绝孩子。
3.不能把满足孩子当成补偿。家长不能因为少陪孩子,感觉内疚,而用满足孩子购物来补偿内疚心理。
4.家长不要情绪好时,就发疯一样给孩子买很多东西;而情绪不好时,孩子合
理的要求都置之不理,不予满足。
5.当孩子在商场耍赖时,必须带孩子马上离开。家长不可暴跳如雷,当场教训和打骂孩子,应该等孩子情绪稳定后给他讲道理。
综上所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家长既不能妥协,也不能火冒三丈的训
斥。平时应该多对孩子进行教育,严格要求,不能宠爱、溺爱他们,应该用合理的方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答案4
逛超市不忘让孩子“学习”
走到蔬菜水果摊位那里,两母子的谈话占据了我对新鲜水果蔬菜挑选的所有兴趣。
“妈妈,这个是什么啊?”
“宝贝,这个榴莲”
“它的味道为什么好臭啊?这么臭为什么要放到这里来呢?都把别的水果弄臭了”
“宝贝,这个不是臭味,是因为榴莲的香味太浓厚了,刺激到人的嗅觉,让人闻着跟臭味一样,其实吃起来是很香的。而且呢榴莲还能治病,对于体寒的人效果是很好的,奶奶就体寒,我们给奶奶买一点回去好吗?”
“好啊!那我们给奶奶买一点回去吧,让奶奶吃了暖和一下”
“榴莲治疗体寒,但是也不能吃多哦,否则会上火到流鼻血呢。其实用山竹就可以缓解榴莲的热性”
“是这样的啊,妈妈我记住了”
一个榴莲让孩子明白了两个道理:榴莲治疗体寒的功效好、尊敬孝顺老人,另外还认识了一种叫山竹的水果。
他们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跟着他们又走到了调料区域,趁着妈妈不注意随手拿起一瓶酱油在眼前端详着。
我吓了一身的冷汗,恐怕孩子将酱油碎在地上,但是妈妈不紧不慢的说:“这是酱油,它能做出很多美味的菜肴来,妈妈每次给你做的美食里面都有放它”
孩子喜笑颜开“那这个也很好吃吧?”
“这个是不能直接吃的宝贝,还是生的东西,吃了之后对健康会有坏处的”
孩子睁着圆鼓鼓的眼睛,一副大彻大悟的样子。
让孩子认识常见的字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让孩子早早接触汉字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入园之前能识得多少字云云。让孩子认识常见的汉字完全是配合孩子表现出来的认知表现。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意识
在商品下面罗列了对应的价钱,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认识上面的数字。在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会出现一系列的算数问题,哪怕现在是信息时代,心算数还是难免的,那么认识数字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算数能力,也会让孩子对预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带孩子逛超市之前首先列好应购的物品以及做出预算
带孩子逛超市买零食和玩具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这之前妈妈要和孩子一起做出一个购物清单来,并且还要做出预算,让孩子明白花钱也是有节制的。
比如,孩子看到一个想要的玩具,而购物清单上竟然没有玩具的名字,这个时候就要跟孩子沟通好。
“宝贝,你看我们的购物清单上并没有玩具的名字啊,如果我们买了玩具,那么我们两个一起列的购物清单上其中的一项就不能买了,那可怎么办呢?”一定要强调是跟孩子一起做的购物清单,要让孩子明白做这个清单也有他的一份责任,既然列好了就要对清单负责。即使是孩子心理想要,那么他也会克制自己不要那个玩具,而去选择自己列出的商品。
切忌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大呼小叫,什么“家里那么多的玩具你还要”、“出来的时候不是说好了不要玩具的吗”、“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等等。孩子的记忆力超群,父母的责备就是给孩子下了慢性毒药,有一天终于会“毒发身亡”的。
教育孩子其实很简单,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孩子也会跟着家长一起快快乐乐的成长。
十、不爱上幼儿园,家长连哄带骗,用尽办法,依然如此,真想开座幼儿园啊……答案1
市调:
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家长是怎么引导的?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是否带着情绪引导?
引导的过程中父母的言语让孩子感到尊重了吗?
家长是否站着平等的角度和孩子对话?
家长沟通过程中是否让孩子感觉到爱?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和老师关系怎么样?
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互动吗?
孩子对整个幼儿园的环境熟悉吗?
怎么样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
孩子是因为在学校没有安全感吗?
市调出客户孩子不愿去幼儿园的原因,通过目标细分找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源源不断的爱。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一个个体,妈妈可以通过领着孩子参观自己工作的地方引导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可以是会计师,可以是金融理财师,工人,老师,而宝宝的职业是学生,妈妈有妈妈的工作,宝宝也有宝宝的工作。
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宝宝打成一片,妈妈可以带着宝宝主动来到小朋友身边,和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宝宝,引导小朋友们和宝宝一起玩。
通过立规矩法则和三带一法则不断的循环使用,让孩子心中充满力量充满爱,
先执行一些小目标,比如自己首先主动和幼儿园老师说早上好,老师再见,让孩子受到感染,引导孩子主动跟老师说早上好,老师再见。和宝宝分开的时候可以不带情绪眼神充满爱的和孩子拥抱说再见。可以和孩子做一个约定,下午放学会第一个在门口接宝宝。走的时候不管宝宝是否哭闹,不要心软要坚决,这就是规矩,是约定。这样,在接宝宝的时候通过招手,大声说妈妈在这,让宝宝知道妈妈尊重孩子的约定,回家的路上就可以通过三带一法则引导孩子,鼓励带出一条宝宝需要提升的方向。
例如:宝宝今天表现很棒啊,你知道吗老师今天又表扬你了,表扬宝宝今天和老师打招呼,表扬宝宝今天和妈妈再见脸上充满微笑,如果我们明天能主动跟着老师和妈妈再见就更棒了。这样重复循环昨天宝宝在幼儿园表现很棒的事情,引出孩子需要提升的事情,每天都是一个小进步。把宝宝在幼儿园的进步给家里每个人都说一遍,说的每一遍都要让宝宝看到妈妈兴奋的表情和正面的话语。
家长在回家路上问孩子一些问题这方面的建议是可以问一些具体的,容易回答的问题,比如今天做了什么游戏,中午吃了什么饭,今天和哪个小朋友玩的时间最长等,不要问空泛的,负面的或和评价有关的问题,例如:今天宝宝乖不乖,表现好不好,有人欺负你吗,或,今天老师表扬你没?
每天通过宝宝鼓励赞扬宝宝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正面的强化,让宝宝心中充满足够的爱和信心,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去幼儿园。
告诉客户,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引导孩子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自己情绪失控,负面情绪的产生,这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引导父母首先学会控制觉察平息自己的情绪,才能不带标签的去接纳引导孩子,平和父母才能成就快乐儿童!
答案2
宝宝刚送去幼儿园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有些孩子几天后就不哭了,有些孩子会哭一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孩子的适应程度与家长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孩子被送去幼儿园会哭闹,多数是因为孩子不理解大人为什么要把他送去幼儿园,觉得是家长不想要他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是不要宝宝了,是因为小朋友长大了,需要到幼儿园去认识新的朋友学习新的知识
孩子面临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样的变化阶段,孩子表现出情绪焦虑不安和对亲人的依恋,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这种表现,当然,不同的孩子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孩子顺利地渡过入园关。一般情况下,孩子经过3至5天,大多都能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方法一,介绍、熟悉幼儿园。在家里,家长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家长要告诉孩子幼儿园是孩子们玩乐、学习、生活的好地方,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大家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一起学本领,会非常开心。幼儿园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喜欢小朋友,教师的本领很大,会带小朋友玩很多好玩的游戏,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幼儿园会安排时间,让家长带孩子在幼儿园熟悉环境,这时,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状况,观察孩子的适应能力,以便采取不同的策略。
方法二,按时接送,及时离开。面对孩子的哭闹现象,家长不能心软,要坚持准时送孩子去幼儿园,而且,将孩子送到以后,尽量不要在幼儿园逗留,及时离开。上幼儿园对孩子意义重大,同孩子讲道理,孩子在哭闹的状态下是听不进去的,家长离开了幼儿园,孩子就失去了依恋目标,他们就容易对教师产生依恋转移,班级活动慢慢地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哭闹现象随之也会很快减少。在孩子刚入园的一周时间里,家长答应孩子什么时间接,一定要注意准时,尽量提早一点,让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方法三,适时鼓励,给予温暖。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以后,家长要给予适时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能上幼儿园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家长要引导孩子谈谈幼儿园中开心的事,可以向孩子提一些问题,如:“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开心吧?”、“今天你玩了什么好玩的玩具?”、“在幼儿园里是怎么吃饭的?你自己吃的吗?真能干!”、“老师喜欢你吗?小朋友喜欢你吗?”等等。通过谈话,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慰,教育孩子在幼儿园要遵守规则,做一个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的好孩子。
方法四,信任教师,家园配合。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个孩子在入园时表现出的社会适应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一些焦虑情绪比较严重,长时间哭闹不止的孩子,我们也要区别对待。作为家长一定要信任教师,因为教师是专业人士,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家长可以和老师协商作一些特别的安排,例如:允许孩子带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适当缩短在幼儿园的时间;家长在幼儿园进行半日陪同等。老师也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家长切实的指导,家园共同努力,孩子很快就能愉快地在幼儿园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