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小心你已成为糖尿病候选人
原标题:中国近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小心你已成为糖尿病候选人
“您的奶茶,全糖,已送达...”,如今的年轻人,一杯全糖奶茶似乎可以让疲惫的身心立刻放松下来。“靠糖续命”的生活不仅仅只是一杯奶茶,还有夏天的“快乐肥宅水”…而这些“甜蜜陷阱”正悄然地在升高着我们的血糖。
在体检时,你可能见过这样的结果:血糖明显“越线”,超出正常值一大截,却没有诊断为糖尿病。
其实,这时候的你,已经踏入糖尿病候选人的行列——糖尿病前期(以下简称“糖前”)。
糖尿病没有“根治”的办法,一旦得病就得终身治疗,但距离糖尿病一步之遥的“糖尿病前期”却还有救,只要坚守这一道关键的防线,就可以远离“不死的癌症——糖尿病”。
一半中国人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偏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间”状态,是糖尿病的早期预警信号。由于还未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常常容易被人忽略。
国家卫健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有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说,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天都随时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患者。
具体来说,糖前期有两种情况: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 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即≥6.1mmol/L,但<7.0mmol/L。
糖耐量异常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偏高,血糖≥7.8mmol/L,但<11.1mmol/L,也称糖耐量受损。
上面两个标准只要符合其中一个,就可诊断为糖前期。
糖前期会悄悄造成全身损害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研究证实,血糖超过正常值,即使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01. 神经病变
● 高血糖如果损害周围神经,则会出现四肢麻木、疼痛、冰凉及蚁行感;
● 如果损害植物神经系统,则会出现胃胀气、饱腹感;
● 如果损伤颅神经,则会出现眼睑下垂、视力急剧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等。
02. 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时,也容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脂异常,导致脂肪肝等;有时还会伴随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
03. 肾功能受损
血糖血脂异常,血压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肾功能异常,促使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
早期表现为尿中有泡沫、活动后小腿浮肿,晚期出现大量蛋白尿、全身浮肿等症状。
糖尿病前期的信号01. 吃饱就困
偶尔一次不必担心,但如果经常这样,表明你的饮食结构有缺陷,如饮食中精制面粉、含糖饮料和甜食等简单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长期吃下去易得糖尿病。
02. 薯片上瘾
人体摄取含大量糖、盐和脂肪的食物时,消化道会分泌出一种能刺激进食中枢的物质,让人感到饥饿,有暴饮暴食的冲动。
三天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难受,你就需要警惕了。此类食物进入体内消化速度快,容易导致血糖紊乱,长期食用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03. 体重超标
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糖前期患者体重都超标,特别是单纯减少热量摄入后,体重依然不减的人,更应警惕。
九成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有体重超标。
04. 苹果身材
与梨型身材人群相比,苹果型身材(腰部更粗)人群内脏脂肪更多,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前期危险更大。此外,腹部脂肪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危险,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男性和女性的腰围最好别超过90厘米和85厘米。
05. 血压偏高
有研究显示,病史超过6年的高血压患者,约有四成会患上糖尿病。
建议:少吃咸菜、加工及腌制食品,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量,把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健康生活方式是控糖“良药”糖前期是逆转糖尿病的黄金时期,如果做到及早监测、及时干预就有可能远离糖尿病。
01. 饮食干预
过量的油脂摄入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所以生活中限制饮食的总热量和脂肪摄入,改善饮食结构,避免热量过剩导致肥胖。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少吃甜品、动物内脏。
02. 运动干预
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瑜伽等,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而且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有资料显示,若在成年时期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0%以上。
03. 定期CGM血糖监测
糖前期虽然血糖不是太高,但是血糖波动幅度会高于正常人,而传统的血糖监测不易发现血糖波动情况,CGM(持续葡萄糖监测)可以24小时实时监测血糖,每5分钟更新一组血糖值,包括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能使你更加了解自己的血糖全貌。
硅基动感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全方位评估血糖多项指标,如血糖达标率、血糖的稳定性评估、凌晨6点血糖、日间血糖、夜间血糖等,可以早期发现血糖危险信号,及时评估糖尿病患病风险,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不发病、晚发病!战胜“沉默的血糖杀手”。
通过佩戴CGM血糖仪能够有哪些改善?1、改善饮食,根据饮食后血糖变化,发现不适合的食物,减少以后食用。
2、改善生活方式,根据熬夜、压力等对血糖的影响,调节生活方式。
3、合理运动,根据运动前后血糖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时间与强度。
4、帮助医生给予药物调整数据参考,根据血糖整体趋势,分析胰岛素与口服药物的使用,更好的调整用药。
参考文献:
[1]老人报.糖尿病早期五个信号[J].家庭医学(下),2017,(6):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