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糖尿病肾病早筛早诊,专家呼吁提升重大慢病管理水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中国有超过1.3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中国国民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糖尿病并发症带来的危害,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也影响到我国劳动力质量水平。
日前,“健康中国人:推动糖尿病肾病早筛早诊”专题圆桌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
专家学者积极探讨推动糖尿病肾病早筛早诊的措施和手段,为提升我国糖尿病等重大慢病管理水平建言献策,旨在尽早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既定糖尿病防治行动目标。
专家学者积极探讨推动糖尿病肾病早筛早诊的措施和手段
我国糖尿病肾病知晓率低、筛查率低,疾病负担重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委郭立新教授解析:最近一次流调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2.8%。肾病是糖尿病非常重要的慢性并发症,直接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愈后和生存质量,增加了很多医疗开销,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很大的负担。
郭立新认为,导致糖尿病肾病患病率高的重要原因是关注度不够,很多患者没有进行相关筛查,以至于错过了最佳诊断和处理病症的时间。依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相关指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从诊断的一开始就进行肾病筛查,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糖尿病肾病的筛查。
郭立新建议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要关注到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早筛查。要让患者自身知道糖尿病预防的重点在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
郭立新介绍:糖尿病肾病诊断并不特别复杂,用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UACR)来评估是非常简单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各级医疗机构,甚至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诊断。一次UACR检测只要十几元,比终末期肾病的透析、换肾或其他治疗花费要节省很多。因此,早期规范化筛查的投入非常重要。
贵州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查艳教授分析,中国已有1.3亿慢性肾脏病患者,同时又存在1.3亿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控制好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很快就会向糖尿病肾病转化,使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进一步增加。
查艳认为,导致慢性肾脏病筛查率低的原因有多个,一些早期肾脏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察觉,基层筛查设备不完善,没有将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慢性肾脏病筛查尚未纳入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规范的慢性肾脏病检查未包括在常规诊疗体检中。
强化政策管控,优化诊疗路径
推动糖尿病肾病管理关口前移
加强慢性肾脏病的防控,推动疾病管理关口的前移已迫在眉睫。
查艳表示,关口前移,重要的是加强慢性肾脏病的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县域及县域以下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开展早期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慢性肾脏病以及糖尿病全程慢病管理的概念。建立防控体系,提高慢性肾脏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科普的宣传与早筛、早诊,是落实国家医防融合体制建设的具体措施。她建议将慢性肾脏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肾脏病的早筛作为公共卫生防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查艳呼吁,应开展国家层面的慢性肾脏病监测平台和监控机制建设,将慢性肾脏病纳入重大国家疾病的医保范畴。同时,组织肾脏病学、内分泌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联合开展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等流行学病调查,为慢性肾脏病,尤其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早筛的政策出台提供真实世界的数据。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有效的政策进行控制,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建议:政策设计要强化系统性的管控。如果把早筛早诊的指标纳入基层的公共卫生指标当中,对医生进行专项技术能力及综合性指标进行考核,再配合广泛的科普和便捷的早筛设备研发应用,糖尿病肾病早筛早诊未来几年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发挥基层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作用
推动糖尿病肾病早筛全面落地与质控
当前,糖尿病肾病在临床、尤其是基层的筛查率尚不达标,筛查设备、医务人员能力和认知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公众对糖尿病肾病的危害认识不够、早筛意识薄弱。
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表示,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医务人员的技能和认知,以及不可避免谈及的医疗保障体系。“把糖尿病肾病早筛列入到医保的一种特定筛查报销范畴,可以通过解决患者经济问题提升患者筛查意愿。”广大医务人员要有主动传播健康科普知识的意识,将正确科学的知识告诉公众,把糖尿病肾病的危害性、发病率告诉大众。
吴浩表示,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要发挥家门口的哨垒作用,让老百姓能够获得便捷的医疗资源,基层医务工作者在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应积极参与到如何提高大众健康管理意识、特别是潜在患者的早筛早诊意识中。
为更好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让老百姓能够及早发现疾病,预防重大疾病,避免更大的医疗支出,吴浩强调几个方面:
首先,他呼吁大众要给予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务工作者信任,基层卫生服务单位和公立医院属于分工协作,并不存在高低之分。其次,将基层医务工作者称为“健康守门人”,形成三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合作的机制很重要,顺畅实现双向转诊,让医疗资源实现互补互通的同时,避免延误患者的诊疗时间。
吴浩认为,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精准分诊、导诊能力也很重要。基层医疗机构一个重要功能是分诊和导诊,导诊也是一种技术。他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去三级医院专科进修,一方面了解专科新动向,另一方面要结识专家医生、了解专家专长,便于日后将相关病种的患者明确、精准地转诊,这样无论对于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老百姓对基层卫生机构的信任感,还是帮助患者得到更有效的医疗服务,都大有裨益。
在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的领导下,我国已从2010年开始组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助理蒋炜表示,要持续坚持在示范区中应用和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开展以糖尿病为代表的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并将好的做法分享给更多区域,起到示范作用。
关于基层筛查,蒋炜表示要推动其具体落地仍需考量包括“筛查费用从哪出”、“专业人员如何激励”、“专业能力如何达标”等在内的系列问题。
蒋炜还建议,要坚持做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利用好信息平台,把筛查的数据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数据有效联系,更好地服务患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