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最新研究进展
肝脏是一个无痛感的器官,在代偿期诊断困难。随着并发症开始出现并进入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急剧下降,平均生存期从10—12年降至2—4年。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具有横向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成肝细胞样细胞,并可表达多种肝细胞特异性标记,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突显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干细胞治疗为晚期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传统治疗肝硬化方法效果欠佳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我国是全球范围内肝硬化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多见于20-50岁的男性,以肝炎后肝硬化为主,少部分酒精性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等,最终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腹水、癌变等并发症。由于肝脏供体严重短缺,手术费用高,手术风险大,有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且术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因此,肝移植是提高晚期肝病患者生存的关键。所以,全世界的肝病专家一直在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晚期肝硬化患者寻找全新有效、创伤及经济负担相对较小的治疗办法。
干细胞移植为肝硬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许多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细胞,比如可诱导分化成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已在许多组织中,如骨髓、脐带、脂肪等分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移植骨髓干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治疗作用的具体机制的初步认识,其机制可能包括:
1.直接分化:受肝脏损伤微环境影响,定植、增殖,并分化为肝细胞而发挥作用。
2.旁分泌:在肝脏损伤环境中,干细胞可分泌水平不同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不但表现出抗炎症作用,而且激活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
3.细胞融合:干细胞可直接与肝细胞融合,从而启动细胞增殖过程。
4.干细胞通过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可直接降解过量沉积在肝脏的细胞外基质,减轻肝纤维化。
5.干细胞不仅可以分化成肝细胞,还具有机体免疫调节作用,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研究证实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效果显著
2021年,219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108人接受干细胞治疗,111人作为对照,随访期为75个月。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肝素氨基转移,显著改善肝功能,且整体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该研究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新证据。
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易获取,具有多向分化、自我更新的潜力,且免疫原性低,不易引起严重免疫反应。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受损肝脏,通过分泌可溶相关细胞因子、高表达金属蛋白酶、降解过多的细胞外基质、直接分化、旁分泌、细胞融合等一系列复杂机制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促进肝硬化的逆转,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在晚期肝硬化疾病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