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骨科基础知识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5个、尾骨4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起支持,保护,运动的作用 腰椎、颈椎共性: 1.基本结构共同点。椎骨与椎骨之间是椎间盘。椎间盘是富有弹性的胶质。由内部的髓核和外部的纤维环组成。如果腰部长期保持一个不良姿势,或者是腰部急性受损。很有可能会挤压,让椎间盘内部的髓核向外突出,这样就会压迫硬膜囊及周围的神经根。造成腰部疼痛货腿部放射性疼痛。 2. 病症体现共同点: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 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腰椎长期劳损,椎间盘受压变形,内部髓核突出,压迫周边(坐骨)神经,产生了无菌性炎症,出现的放射性疼痛现象,治疗则需先消除内部无菌性炎症;酸发麻的原因:主要是突出髓核压迫到交感神经,使得下肢的活动的反馈受到阻滞,下肢肢的感觉不能够及时通过神经反应到脑垂体,就会出现这个酸胀,麻木不适的感觉!A.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B.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包括软组织(如黄韧带肥厚、后韧带钙化等)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C.椎间盘突出: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椎间盘始终承受不均匀的压力,不断地被挤压和牵拉,容易发生慢性劳损与变性,丧失弹性与韧性,组织变得脆弱,稍受外力就可能引起椎间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从破裂口脱出,压迫附近的神经根,引起腰痛腿痛。青壮年人的劳动强度大。特别是腰部用力、反复屈伸转动的动作,增加了腰伤机会,故本病20-40岁的患者多见,约占80%。腰椎承受整个躯干、头颅及上肢重量,故椎间盘突出发生在下腰椎者多见,约占98%。颈部活动虽也较多,但颈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少见。胸椎因有肋骨与胸骨相连,是固定不动的,故无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男性的劳动强度比女性大,故本病男性多见。D.黄韧带:是椎管内的主要韧带,正常人的厚度为2~4cm,增生时可达6~8cm以上。正常黄韧带是松弛的,是有弹性的。在发生退变和损伤时候,黄韧带处于紧张状态,逐渐增生肥厚,弹性减低,并出现钙化和骨化,压迫椎管硬膜囊,产生继发性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腰椎:L1-S1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L3-L4(多膨出),L4-L5(多突出),L5-S1(多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1、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2、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3、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4、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5、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病症表现方式:腰椎退行性病变--膨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黄韧带增厚;1、椎间盘:正常椎间盘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2、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出。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4、椎间盘脱出游离: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内。疾病分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向后突出部位分为3型:1、后外侧方突出型:纤维环的后方最弱的部位在椎间盘中线两侧,此处本身薄弱,同时缺乏后纵韧带的强力中部纤维的支持,因此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部位。临床上最为多见,约占80%左右。2、中央突出型:指髓核通过纤维环后部中央突出,达到后纵韧带下。除引起坐骨神经症状外,还可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部麻痹及大小便障碍。3、椎间孔内突出:指髓核向后经后方的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突入椎管,进入椎间孔内,容易漏诊,但所幸其发生率低,仅1%左右。下肢放射痛呈“下腰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部”方向发展。且当出现腹内压增高时,如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下肢放射痛加重。腰背部疼痛一般表现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且以持久性的钝痛最为常见。跛行表现为,在行走时,因疼痛加重,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待休息一段时间,症状缓解时,又可以行走。下肢发冷主要表现为感觉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麻木,也有一些患者会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较弱,严重时出现肌肉萎缩甚至肌肉瘫痪。坐骨神经痛腿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疼、麻、凉、热、胀。腰椎间盘突出下肢为什么会发麻酸胀髓核压迫神经根和脊髓,导致下肢反馈感知的末梢神经传输受到阻滞,不能及时映射到脑垂体,下肢就会出现酸胀和麻木的情况。治疗方式:一是西药,多是含有激素的止痛药,副作用较大,用多了,会得骨质疏松症;二理疗(按摩、针灸、拔火罐等)上,这些方法是舒筋活络的效果暂时的缓解疼痛,当受凉,劳累,姿势不正确时就易复发或加重;三是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极易损伤周围神经而导致其它症状。不但手术的风险大,而且复发的概率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