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预测糖尿病和并发症的重要指标,却有90%以上的糖友忽视了
餐1血糖异常更容易得糖尿病 在临床上常见一些空腹血糖 (FBG) 和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2hPG)
餐1血糖异常更容易得糖尿病
在临床上常见一些空腹血糖 (FBG) 和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2hPG) 均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但其糖负荷后1小时血糖 (1hPG) 已经增高的人群。
按现行的糖尿病分类和诊断标准[1], 仅1hPG增高仍属 “正常人”范围。从长远来看, 每年接近40% 的正常糖调节人群 (NGR) 也将发展为糖尿病[2]。
国内研究表明23.56%单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小时高血糖 (OGTT-1hHG) 人群5年后发展为糖尿病[3]。
按现行的糖尿病分类和诊断标准[1], 仅餐后1小时增高仍属 “正常人”范围;
然而研究发现:每年接近40% 的正常糖调节人群 (NGR) 也将发展为糖尿病[2]
国内研究表明:23.56%单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小时血糖高(相当于餐后1小时高血糖)的人群5年后发展为糖尿病[3]
监测餐1血糖可以更早发现糖尿病
餐后1小时血糖升高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糖调节到糖尿病的中间过度表型。也就是说,监测1小时餐后血糖可以更早的发现糖尿病的征兆。
所以,同监测空腹血糖和2小时餐后血糖对比,1小时餐后高血糖对将来糖尿病的发生有更强的预测效果。
虽然,1小时餐后高血糖的持续时间不长,但是波动性高血糖对人体的血糖病变产生的影响可能比持续性高血糖更大[9]。
餐1血糖的危害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OGTT-1hHG(1小时餐后高血糖)组的BMI(体质指数)、血脂、血压明显高于正常人, 提示该类人群(1小时餐后高血糖组)发生冠心病、中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风险较糖代谢正常人群高。
在过去,血糖控制标准更多的是观察空腹和2小时餐后,而研究发现1小时血糖高于8.0mmol/L的正常糖耐量人群(可以理解为2小时餐后血糖正常的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早期胰岛素分泌减少,存在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反应。
有针对18名1小时血糖升高(>8.4mmol/L)的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其胰岛素变化异常,到达高峰所需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并且高峰分泌不足[7]。
同样对这18人经过饮食以及运动疗法治疗患者后,定期去复查胰岛素释放试验及糖耐量试验,得到的结果显示, 94.4%的患者血糖下降,而且胰岛素释放试验中,88.9%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状况改善许多,主要体现在高峰分泌足且前移,胰岛素抵抗现象也改善不少。
如何改善餐1血糖
碳水化合物类(泛指主食)食物是1小时餐后血糖、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提示:胰岛素对葡萄糖粉、富强粉馒头的应答高峰出现在餐后1小时[11]。
也就是说高碳水化合物导致胰岛素在餐后1小时的时候达到分泌高峰,长此以往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胰岛功能障碍。
所以,血糖控制除了监测空腹血糖、2小时餐后以外还应该关注1小时餐后血糖水平。
这不仅可以预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可以更好的评估饮食的合理性,改进饮食结构和食量,主动控制血糖,更好的管理糖尿病。